夜幕低垂,华灯初上。7月2日,信阳市潢川县付店镇里棚村文化广场一改往日宁静,成为欢乐的海洋。一场由村民自发组织、自编自演的广场舞活动,正以最接地气的方式点亮乡村夜生活,书写属于村民自己的文化篇章。

活动筹备之初,热爱舞蹈的村民们便自发聚在一起,商议活动细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选曲、编排动作,到通知邻里、准备道具,全靠热心肠的村民们分工协作。李阿姨主动承担起选曲任务,往返于广场舞爱好者群聊,收集大家喜爱的曲目;张大叔利用闲暇时间,调试文化广场的照明设备,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短短一周,从零散的想法到完整的活动方案,邻里齐心,让这场“草根”活动有了清晰模样。 晚七点,音乐准时响起。二十多位身着统一红装的舞者,手持彩扇,以活力满满的《欢乐中国年》拉开帷幕。她们中,有刚退休的阿姨,有忙完农活的大姐,还有热爱舞蹈的年轻姑娘,虽非专业舞者,却用整齐的动作、饱满的热情感染着全场。 文化广场周边,迅速围满了村民。前排的孩童睁大眼睛,跟着节奏拍手;后排的老人坐着马扎,笑意写在脸上。人群中,不时传来“咱村王大姐跳得真好”“这音乐听着就带劲”的夸赞。一旁,村里的锣鼓队也被氛围感染,即兴加入表演,锣鼓声、音乐声、欢笑声交织,回荡在乡村夜空。 这场自发的广场舞活动,不仅是一场娱乐活动,更是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直观体现。广场舞活动打破了乡村夜晚的单调,让平日忙于生计的村民放下疲惫,共享欢乐,也让邻里在互动中加深情谊。 乡村的夜晚,这一群热爱生活的村民,用广场舞这种贴近生活的形式,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这是属于新时代乡村的文化风景,更是乡村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据了解,2025年,潢川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群众舞台群众演、群众文化群众享”为核心理念,累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26场次,惠及基层群体超18万人次。通过全域联动、全民参与,构建起“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专业资源与群众力量共融、城市活力与乡村特色互补”的群众文化新格局,有效激活社会文化资源,切实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