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组织微体系结构损害、骨力量减弱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其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营养摄入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OP多发于50岁以上女性群体,患病率高达40%,男性患病率<10%,且与年龄呈正相关。OP起病隐匿,前期症状往往不明显,直至发生骨折经检查发现OP才后知后觉,由此致残、丧失自主生活能力,长期卧床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死亡。降低生活质量、治疗费用昂贵,给大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尽早了解、识别、防治OP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OP有哪些表现?
有些中老年人早期经常自感四肢肌肉乏力、爬楼困难、提常规物品无力感明显,关节伸展受限,稍有不慎甚至扭伤关节、发生脆性骨折。驼背、脊柱变形、身长缩短,甚至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脊神经受压、心肺腹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由此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等。另外,因有上述症状而产生了一系列诸如焦虑、抑郁等情绪。
当出现上述表现时,可能是肌肉和骨质的流失所致,提倡40岁后开始筛查,及时了解骨骼的健康状况。目前主要包括基于骨密度分析的影像学检查:X射线、CT、MRS(磁共振波谱技术)和CSE(化学位移技术)。
如何防治OP?
调整生活方式晒太阳,戒烟、限酒。每周适当进行3~5小时个体化有氧运动,注意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辅导,以帮助OP患者自我调整。
均衡膳食适量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但要注意补钙并非多多益善,成年人推荐钙摄入量为800毫克/天,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为1000毫克/天;超标摄入钙,则过犹不及,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另外,中药具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尝试山药牛舌粥、杜仲黑豆甲鱼煲等食疗方。
药物治疗在医师指导下可使用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激素类、雌激素类药物等。
康复治疗例如,脉冲电磁场、紫外线、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等方式。
OP可防、可治,坚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检查骨密度,守护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