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7|回复: 0

不吃老本,拒绝躺平,这六招带您走出教师职业“舒适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31 11: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在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容易固守过往经验,在“舒适区”“躺平”,而这不利于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要勇于走出职业的“舒适区”,走出一条不断超越自我的道路。那么,教师具体应该如何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呢?一起来看——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教师,工作十多年时间,既有教育教学经验,又积累了管理学生的办法和智慧。按理说,这是这些教师的财富,可以以此为起点,通过提升拔高,不断走向优异,走向卓越。

然而,一些教师一旦成为“有经验教育者”,便不再去触及教育教学的“深水区”,往往固守自己的“经验”不放,靠着“经验”吃老本。这种教师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职业的“舒适区”。

什么是“舒适区”?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在比较稳定的环境里所表现的比较消极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在“舒适区”里,人们会觉得舒服、自由、放松,有安全感;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付出代价,要突破固有,要挑战不确定性。

可以这样说,一个个“舒适区”,就像横亘在职业路上的堡垒,成为前行路上的障碍;也像那些可以遮风挡雨的避风港,阻挡我们去看海的脚步。教师一味满足并停留于“舒适区”,会极大地遏制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将落得一个“冷水煮青蛙”的结局。

每个人都是一座巨大的金矿,所蕴藏的潜能超乎想象,可供挖掘的潜力深不可测。教师只有挑战自己的“舒适区”,跳出职业的“舒适区”,源源不断地进取和沉淀,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师要走出职业的“舒适区”,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01 常教常学

学习永无止境,学习永远不可能毕业,也永远没有毕业证。2500多年前的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唯有不断地学习。

的确,一个喜欢学习的教师,你会发现,在他的身上,总会有着对教学工作、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源源不断的热情,不管是在哪个年龄阶段,都有着热烈奔放、青春永驻的活力,都有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心。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生存的必需,一种生命的状态。在学习中提升素养,升华教育境界,远离职业“舒适区”。


02 常教常思

思考与学习不可分割,教师的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教育区别于其他人类劳动的显著特点,是其具有创造性与不确定性,加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必须由“经验型教师”转化成为“思考型”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凭经验应对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即便是有再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对工作的无数次机械重复。

从事任何职业都要经常坚持思考,坚持反思,对于教师更是如此。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现象背后,往往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反思的地方。教师善于通过思考与反思,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个例中摸索出规律,从教训中汲取经验,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决定一个教师走出职业“舒适区”的关键因素。

人因思想而伟大。教师不可能都成为思想家,但是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热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


03 常教常研

教师的工作仅停留于知识简单的传授,很容易陷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中。教师若以研究的姿态,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便能点燃自己的教育理想,激发教师的教书育人热情,让重复性的工作不再枯燥乏味。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教师的研究,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师的研究,不同于学术上的研究,它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理性梳理,对自己平常教学思考的系统整理,对教育教学素材的点滴积累。

教师的研究,包括:对自己的研究,以“知己”;对学生的研究,以“知彼”;对教材的研究,以“知书”;对教法的研究,以“知理”;对课堂的研究,以“知趣”;对教育的研究,以“知法”;对人生的研究,以“知道”。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收获成果并体验成果,收获快乐并享受快乐,陶醉其中而又一路前行,步履不停,便能感受到一路的芬芳与美好。


04 常教常写

我一直主张教师写作,教师写作不是文学创作,每一个教师都可以立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坚持:做了些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发生了什么,就写什么。把每天的思考,每天的教育教学点滴,每天所生成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基于这一点,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教育写作者。

教师一旦拿起笔来写作,就表明他还没有自甘堕落,还没有苟且于人生,也表明他不愿意在“舒适区”就这样待下去,更表明他还有追求,还有梦想,还有远大的教育理想,还有一腔热血,准备豪迈地为此挥洒于教育的苍穹。

教师一旦拿起笔来写作,就标志着他打开了他的思考之门,开启了他的阅读之旅,也标志着他将站在巨人身上做事,站在自己肩膀上腾飞,更标志着他将会过上一种快乐而幸福的读写生活。

教师一旦拿起笔来写作,就象征着教师会通过写作,让自己做得精彩、活得精彩,也象征着教师通过写作,在对文字的打磨中,不断地打磨自身,在对文字的提升中,不断提升自身,更象征着教师通过写作,在让文字记录岁月的同时,记录自己一路的付出,一路的成长,一路的发展,在让文字成为永恒的同时,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成为永恒。


05 常教常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真谛。教育是创新的事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教育的发展。

是否具有创新的品质和精神,是决定一个教师是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分水岭,也是决定一个教师是习惯于“舒适区”,还是敢于打破“舒适区”,勇于突破自我的显著标志。

教师创新的重点应该是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创新。伍斯特学院教授、教育专栏作家詹姆斯·M.朗在其书《如何设计教学细节:好课堂是设计出来的》中有一个观点:好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节设计的不同。而且认知心理学、大脑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也表明:只要在教学细节上进行微调,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其实,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立足教学又超越教学,在这种创新中,不仅仅激活课堂,优化教学,关键是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态度,对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职业生涯的态度,甚至是对人生的态度。


06 常教常变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着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教师应该坦然地面对各种困难,学会改变自己,适时地改变自己,在一次次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主动改变中,适应环境,适应他人,适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突破自己,踏出职业的“舒适区”,走出一条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发展道路。

教师要走出职业的“舒适区”,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只要我们迈开脚步,一往向前,就会感受到教育的喜悦,就能够欣赏我们人生沿途无限曼妙的风景!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黄发强、贾元格

来源 | “汤勇晓语”微信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12-24 00:48 , Processed in 1.2117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