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
▲北京中轴线图(新华社)
对于生长在北京的孩子来说 中轴线文化是“必修”知识点 它早已浸润在日常生活中 出现在试卷真题里 也融入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 ……
什么是“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 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 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 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 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 理想都城范式 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 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北京中轴线”遗产区面积589公顷 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 由15个遗产要素构成 自北向南分别是: 钟鼓楼、万宁桥、景山、 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 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毛主席纪念堂、 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 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 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15处遗产构成要素(人民日报)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 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实体的中轴线蕴藏着 中华民族文化特质
从元大都起700余年间
北京中轴线始终 处于北京老城中心 在各个时代都决定了 北京的城市景观形态和布局 这条壮阔轴线
凝聚着古人 “居中而治、以中为尊”的理念
体现中国古人 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创造力
▲天坛
北京中轴线 多次进入北京中高考
近年来 北京中高考命题探索步履不停 致力于体现北京特色 服务首都北京的发展 作为重要历史文化元素 北京中轴线多次出现在中高考试题中 透着浓浓“京味儿” 不仅完成了对学科知识的考察 更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热爱文化 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2023年北京高考政治试卷第18题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逻辑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协调利益的功能,彰显对制度的认同和法治精神。
● 2021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基础·运用”部分,以“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 2018年北京中考历史试卷第34题,以考查北京中轴线为情境设计,还原了实践考察活动的全过程。
在今年北京中考作文题中,再次提到了北京中轴线,引导学生用游记的方式关注和思考北京的文化和历史。
北京中轴线 已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 北京中轴线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 纳入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当中
自2019年起 灯市口小学坚持开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组织丰富的“北京中轴线”活动 参加“北京中轴线”创意大赛 引导学生在阅读书籍、查找资料、 实地走访、动手制作中 了解北京中轴线文化 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
▲学生绘制的“北京中轴线”主题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世界遗产在我家”北京中轴线文化校本课程学习
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 利用作为中轴线申遗保护 教育基地校的有利条件 专门开设中轴线文化课程 通过非遗进校园、专家讲座、 主题研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 教育学生了解热爱传统文化 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育民小学“最美中轴线”手工书画作品展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 举办以北京中轴线为主题的文创大赛 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 结合个人对北京中轴线的见解 设计独特的文创产品 通过创新延续遗产价值
▲文创大赛现场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学校 开展“漫步中轴线,感受北京城”实践活动 组织初中阶段的学生 实地考察中轴线上的建筑文物 学习中轴线上所承载的 古人的治国理念、文化象征和空间智慧
▲学生笔下的北京中轴线
朝阳区白家庄小学 开展“品味文化游走北京中轴线”综合课程 针对不同学段 涵盖“感知中轴线”“行走中轴线” “保护中轴线”三大版块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并探究 中轴线相关问题
同时,学校还开展了系列思政课 如“探究中轴线上的绿色生态” “我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 “中轴线趣味文创设计”等 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让学生不断加深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这些案例只是北京市中小学 中轴线教育一个缩影 北京中轴线 不仅拓宽了学校的育人阵地 丰富了学校的育人载体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为学校教育教学变革 提供了助力和新抓手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北京大中小学还将持续发力 让这个“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不竭资源!
END
文章转载自“首都教育(ID:bjedunews)” 部分素材来源: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