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时节是常见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疱症性咽峡炎、麻疹等)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高峰期。学生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希望家长做好夏季传染病预防,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传染病预防 在五月的篇幅里轻轻铺开,随着立夏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儿童抵抗力较差又喜欢户外活动,入夏时节气温反复冷热交替,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疾病和身体的不良状况。 为了确保孩子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季,平桥区第五小学整理了以下保健小贴士,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学生保健工作,共同为宝贝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主要症状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主要症状 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夏季传染病预防指南
1 卫生习惯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2 开窗通风
确保空气新鲜流通,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 关注天气
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要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4 减少出行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5 正确佩戴口罩
学生上学、放学的路上以及在公共场所请及时佩戴口罩,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6 家校合力
传染病的预防离不开家校合作,只有通过家校合力,共同建立健康屏障,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因此,家长也要了解保健常识,预防为先。 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红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孩子有身体不适不能上学,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
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感染与传播。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学生健康保健工作,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愿同学们以最茁壮的身体迎接这个绚丽多彩的美好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