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在吸引人才方面又放大招:租房即可落户。业内人士表示,在宽松的落户政策之下,对当地楼市平稳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白珍亮/发自山东 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在扩大人才落户范围、放宽居住落户政策、加大稳定就业落户支持力度等六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优化。 其中,人才落户政策的放宽和租房即可落户的内容引起广泛关注。据悉,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是在2021年户籍政策的基础上,对部分落户政策进行了调整,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取消区域门槛和年龄门槛,并且扩大居住落户范围,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多城持续展开“抢人”大战 近几年,各地“抢人大战”持续上演。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0日,2023年约有杭州、南京、苏州等17个城市优化放松落户政策。 9月4日,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南京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放宽人才落户条件。 8月25日,沈阳市公安局发布《进一步促进外来人口落户沈阳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放宽、取消、增加户口条件。 而在2020年12月,苏州发布户籍新政,落实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区落户,破除隐形门槛。 而在近年来各大城市相继降低落户门槛、加码“抢人”的大背景上,青岛的落户限制在不断放松。 2021年3月,青岛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放宽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促进人口和劳动力要素合理顺畅有序流动,制定2025年青岛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的发展目标。 产业与人口 据青岛政务网介绍,截至2022年末,青岛市常住人口1034.2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740.61万人,与七普相比增加了27.01万人,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五,超过了这几年经济增长迅猛的宁波、苏州等城市。 不过,人口出生率的持续走低,是青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12年到2022年间,青岛人口出生率由9.75‰降到6.12‰。2022年,青岛出生人口5.15万人,而同期山东省人口出生率为6.71‰。 从经济增量看,前三季度,青岛全市生产总值11769.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而近两年青岛大力布局的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大力改善产业结构,亟需各方面人才。 有分析认为,当前全国总人口已进入负增长阶段,城市的人口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作为特大城市的青岛率先推出租房落户政策,也是在城市“抢人”上的又一大招:与同等量级的城市相比,青岛这一次的落户政策力度更加彻底,释放出让更多外来人口分享城市发展红利的善意,降低年轻人在青岛的就业和生活成本。 青岛市生产力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房地产报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特聘专家冯显泉认为,从历史看,青岛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但是几年来出现人口外流的趋势,此番大幅度降低落户门槛,使得青岛更具竞争力,从长远看有利于人才落户青岛、融入青岛,保持青岛经济的活力。 楼市下行压力大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放开落户条件,有助于增加购房需求。那么,青岛此番落户政策放松对房地产市场会带来哪些影响,能否助力市场热度回升? 事实上,目前青岛城市在内,房地产市场依然处在待回暖阶段。相关数据表明,受行业持续下行影响,今年青岛“金九银十”表现欠佳。 9月份青岛新建商品房成交10261套,成交面积约为116.76万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16.89%和15.54%。 新建住宅方面,9月青岛成交8027套,成交面积为98.26万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28.12%和26.08%。10月份青岛新建商品房成交10980套,成交面积为109.22万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7.44%和13.99%;新建商品住宅成交7965套,同比下降16.31%,成交面积为90.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66%。从房价看,青岛新房连跌4个月,二手房则连跌7个月。 不过,根据卓易数据相关统计,从库存和去化周期看,截至今年10月底,青岛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面积117692套,去化周期为17个月,去年同期新建住宅库存140855套,去化周期为19个月。 另一方面,从市场端看,新房销售不畅,开发企业压力空前,促销活动贯穿全年,特惠房、工抵房、低首付、到访送礼等措施层出不穷。 “本地取消落户限制,在引入人才的同时,或会对楼市产生积极影响。”一位青岛当地的房地产销售人士表示,将来新落户人群必定要消费就业,会带来一部分购房需求,但结合当下青岛房地产市场的环境来看,此次新政的落实最终会带来哪些影响还需继续观察。 “年底之前青岛楼市将会低温运行,新房不再有集中的开盘,出现翘尾或者上升的概率并不大。”中国房地产报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特聘专家张斌认为,从长远看,青岛此次出台户籍新政,对于吸引外来人口,促进经济发展,提振消费都有积极作用,客观上购房需求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对商办的库存去化起到积极作用,但具体效果也要看实施细则和配套的社会福利措施。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