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81|回复: 0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9条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6 1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郭思乐教授在讲座中阐述过: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课堂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汽车没有了动力,难以运行;学生学习没有了动力,学业难以完成。也就是说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要让他找到一个理由。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厌学者、辍学者,他们最根本的都是因为学习动力丧失或不足而导致的。所以,身为父母、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教育,一定要让孩子带着信念走进校园,带着激情走进教室。
那么,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哪里来呢?
——动力来自于学生个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一个学生,特别是成为了高中生以后,随着认知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他会对个人的未来有一个设想,上大学,考名牌,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的人,才能对社会有贡献;这时候,他会有个人的人生目标和自身价值的追求;所以他会选择不自弃、不自卑,自觉地承担起人生的职责和义务。正如李开复所说:“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影响力——也就是说,我希望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有了一个高远的清晰的人生理想,他就会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为实现心中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

——动力来自于学生对榜样的崇拜。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总有些人——特别是那些富有影响力的成功者、名人让孩子产生崇拜感,向他们学习,让自己人生更辉煌是孩子的人生追求,这也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北京新东方的俞敏洪,从小就是以其邻居——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为榜样,决心要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复习了两年考上了北大,最终走到了今天,创造了新东方的奇迹。曾经有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他之所以考上,是因为他表哥的一句话,他表哥先考上清华大学,临行前,他表哥说:“三年以后,我在清华园等你!”这句话,成为了这个学生的动力,以他表哥为榜样,他发奋学习,三年后实现了清华梦!
——动力来自于对生活的苦难或幸福的强烈感动。“苦难是所最好的大学”,卢梭如是说。苦难,同样会让经受苦难的孩子产生学习动力。因为他明白,苦难是暂时的,而要摆脱目前的困难窘境只有读书,只有学习,只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能改变目前的状况;相反,幸福感也会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动力。孩子生活在温馨和幸福的环境中时,他也会因幸福而产生要有所报答有所作为的心理状势,于是他更会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以求成功。

——动力来自于感恩之心。知恩、感恩是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浙江省有个女孩子,学习特别优秀,父母离异,家境困难。她后来成为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他说“我学习就是为了报答母亲,让母亲听到我的成绩多笑一笑,心里更开心,快乐!”还有个母亲患癌症去逝的学生,他说他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今后考一个好的医科大学,成为一代名医,来拯救像母亲一样身患癌症的不幸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成为这些孩子的学习动力。
——动力来自于师长的善教。善教者励其志,一个善于教育的教师,懂得教育规律,知识丰富,教法灵活,人格高尚,与学生平等相处,融洽友好,同样会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他不仅教知识,教方法,还教心态,教学生做人,这无疑会鼓舞学习心志,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在学海中追波逐浪。亲其师,信其道;厌其师,弃其学。相反有些老师不是点燃学习心中的火把,而是在这个火把上泼水,导致学生心中希望的彻底破灭,最后放弃学业,遗憾终生!同样,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也要成为一个智慧型的父母,要营造家庭环境,懂得孩子成长规律,了解孩子,科学施教,给孩子信念,教孩子方法,全方位地教育孩子;疼爱而不溺爱,养育更会教育,这也会为孩子学习提供动力!

——动力来自于对课程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成绩优秀者,没有一个不是对课程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而且,越是兴趣浓,那个课程越是学得好。所以,我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课程的兴趣的培养一要靠学生自己,要会学,要有积极心态;二要靠教师的培养。教师要会教知识、学科学习方法,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一直推崇这么一句话:“教师的最大魅力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就是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才有了今天的,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对各省高考状元做过调查,这些学生都是把学习作为一种兴趣才有了高考的优异成绩的!
——动力来自于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的熏陶。家庭是最大的教育机构,是孩子最初的母校。曾经有个孩子,每次在家看书或做作业时,爸爸也总拿一本书坐在旁边陪他。等他大了,考上大学了,才知道爸爸是个一字不识的人。所以家庭文化会对孩子学习动力产生影响:家庭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家庭为孩子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家庭为孩子滋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家庭为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对未来的生活信念……这些无疑会对孩子的学习动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文化同样也会对学生学习动力产生影响:学校环境优美、物质文化丰富、优雅;学校校风端正、学风浓郁、教风严谨、人才辈出,精神文化健康向上;学校注重理想前途教育、生命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育人氛围刺激感人……这些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学生学习不能没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激情,就会有奋进的力量。没有了动力,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役,视教室为牢笼,视学校为监狱。学生就会在学习成长的关键时刻走上歧途,比如谈恋爱、上网进而形成网瘾、看杂书、吸烟、玩手机、打架、逃课,上课听MP3、睡觉等,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无所是事,自感生不如人、自暴自弃,轻者选择辍学,重者流浪街头,危害社会!
老师们一定听过家长的这些疑问,“孩子怎样才能进好学校?家长该做些什么?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不爱学,总是要家长推着往前走,怎么办?”

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值得告诉所有家长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01
给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告诉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02
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逼孩子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更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要发现孩子的特点和长处。
03
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要让家长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

如果答案是后者,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04
13岁前紧抓语言最合适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05
放大孩子的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地作为。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了一颗糖还要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

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06
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
只有鼓励有时也不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义不大,对家长来说,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
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道题,记下时间后进行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
07
把学习变成养小球藻、剪蚯蚓……

保护和激发好孩子的好奇心对于激发学习动力也非常重要。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每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觉得这就像变魔术一样,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生物学家。
后来物理老师教我们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自己装的收音机接受到广播的那一刻,我真的太兴奋了,我又想做一个无线电发明家。
其实这些动手的小实验很容易操作,老师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做,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非常有用。
此外还有一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方法,比如小一点的孩子搭积木,从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长方形、园、半圆等图形概念和红、绿、黄等颜色概念,还能养成观察、记忆、想象、合作等习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扑克牌算24点,等等
08
鼓励自学+讨论
我主张学生自己有问题就去找老师、同学或家长问,而不是固定一个时间让孩子补课。这就是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别。
我也提倡同伴之间的讨论互助。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别人一遍,自己领会的更深,而且讨论可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讨论的结果是双赢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09
坐在孩子身边看会儿书吧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自我学习和同伴合作刚才已经谈到了,“专家引领”的这个“专家”对小朋友来说,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家长

最好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是跑去看电视、打麻将、跳舞,也不是站在门口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而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
现在流行一句话: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我发现学生当中凡是发展的比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较民主平等的,家长和孩子应该是讨论式的,启发式的,不是灌输式的,压制式的。家长有什么事情要会和孩子讨论,家长陪伴孩子成长,是良师益友。这种家庭氛围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图文来自生本教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以上内容仅作分享,版权属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4-24 00:41 , Processed in 1.7501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