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6|回复: 0

居民存款继续飙升,不买房、不贷款,通缩迹象明显,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6 15: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看着满大街的人流,人山人海的景区,排队的餐厅,堵车的长队……第一感觉是,疫情前那个熟悉的、充满活力的场景又回来了。
今年伊始,很多人也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再悲观。网络上,专家、媒体对经济更是一如既往传递乐观积极的态度。


然而当我们把一季度的数据拿出来时,才发现:理想和现实背道而驰,形势并没有那么乐观,总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
“扩内需应持续发力”,仍然是当前时期央媒喊话的主要内容。
一季度的数据,用以下几个关键词就能概括:放水、存钱、通缩迹象明显。再进一步说就是,印钞机不敌存钱罐,老百姓、企业主都不敢消费、不敢投资。经济复苏又蒙上一层灰色。
首先,3月末,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照此趋势,M2突破300万亿大关,上半年很轻易就能完成了。而M1余额67.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环比两连降,1月份增速为6.7%。


一般而言,可以通过M1、M2的增长率变化,来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比如M2过高、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
说需求不旺,大家可以认同,但投资过热从何而来?这里的投资过热指的是基建投资,参考消息报道,中国约2/3的地区已经公布了今年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生产和工业园区等大型基建项目上的支出计划,其总额超过12.2万亿,与去年相比增加17%。
另外,地方政府在2023年获得3.8万亿元的额度,用于发行主要用来资助基建项目的专项债券。一言概之,我国各地基建热潮已经开始了。
对于这一点,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了,2023年拼经济,依赖的依然是传统“放水+基建”的模式。


不过聚焦到企业层面,从M1增速下降到5.1%来看,企业投资扩张的欲望非常弱。企业为什么不加大投资?原因很简单:全球经济萎缩,外需严重不足,出口不景气,订单下降,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销往国外,而国内的市场就那么大,扩大生产其结果只能是严重滞销。
其次,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03亿元。


贷款数据乍一看非常华丽,但是细看就会发现问题:先说住户部门,一季度短期贷款(一年期以下)增加7653亿,2021年、2022年同期分别为5829亿、1943亿,称得上是倍数飙升。这些贷款是怎么来的?信用卡分期的可能性比较大。
短期贷款虽然迎来飙升,但居民中长期贷款(房贷)同比仍然保持较大降幅:2021年、2022年同期分别是1.98万亿、1.07万亿。
这很好理解,老百姓买房意愿依旧低迷。不仅如此,提前还贷的情况还在发生。事实上,即便到了4月份,各地提前还贷依旧很难,从网友爆料来看,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大多数银行提前还款依然要排几个月的队。


再者,不买房、不贷款,其结果必然是存款继续大幅飙升。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80.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5.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
说实话,铁锤对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就说过,从房市、车市、手机三大主要消费市场的情况来看,老百姓捂紧钱包不消费的情况是非常明确的,最后反映在数据层面,存款也一定是继续大幅飙升。
当然了,必须明确的是,一季度新增的9.9万亿存款,其中只有不到1.8万亿是普通人的存款,这可不是什么报复性储蓄,而是老百姓面对不确定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预防性储蓄。
另外8.1万亿是中高收入群体的存款,其中12.5%左右的高收入群体,存了近60%的钱。
高收入群体的存款增加主要来源是哪里?一方面是理财赎回,说明有钱人也不敢投资了,根本原因是银行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也会亏损。另一方面是我们看不到的黑洞把钱吸走了,比如城投还债、体制内公务员不断上升的工资、城镇退休人员增加的养老金等。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是分层的,从存款结构来看,贫富的差距依然很大。从数据不难看出,一季度放的水,根本没有往下层传导,大部分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另一部分流进了少数人的钱包。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整个一季度最直观的感受依然是“挣钱难”。而且多数人是越没钱越喜欢存钱。




这几天,网上很多人都在说“通缩来了”,证据是:国家做了这么多,又放水又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很足,可是统计局公布的物价却呈现和预期完全相反的走势: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创18个月的新低,环比下降0.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跌幅扩大,且已是7连降。
通缩真的来了吗?铁锤只能说我们目前通缩迹象很明显,或者说是局部通缩。事实上,4月12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分析一季度中国宏观金融数据时,给出的结论也是“国内通缩压力隐现”。


居民存款飙升,不买房、不贷款、不消费,这基本是无解的,除非直接给大家发钱。但这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接下来各省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倒是大概率事件。
国家定调:2023年拼经济,扩大内需尤为重要。可现实情况是,老百姓都不愿意消费,银行贷款惨不忍睹。换句话说,放水很尽力,但是作用微乎其微。
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银行率先着急了,——钱在金融系统打转,贷款放不出去,而银行又是靠吃息差赚钱的,长期下去,银行也顶不住。银行现在不需要吸储,而是赶紧把钱贷出去,才能赚钱。
银行的手段不是降大家期盼已久的存量房贷利率,而是降个人存款利率。4月9日,河南、湖北部分农商行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4月11日,财联社消息,广东部分银行也跟进了,利率调降幅度在0.05%-0.15%。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存银行的钱所获得的利息又变少了。


银行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一方面给自己减负,下调存款利率,支付的存款利息减少;另一方面,逼着老百姓花钱消费,因为钱存在银行越来越不划算了,利息实在很低。
铁锤觉得,银行急还在后面,因为一季度本来就是各行各业的销售旺季,尤其是房地产和汽车。一季度数据拉胯,二季度需求释放后,数据可能更没眼看。换句话说,未来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
原因很简单,就业和收入的反弹是渐进式的,而且从目前外贸、投资等领域的情况来看,现在也仅是处于筑底企稳阶段,连反弹都算不上。尤其是房地产,经历2、3月份的过去三年的需求集中释放后,4月份的疲软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前十天,北京、广州、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已经出现20%以上的降幅了。
房地产是第一内需,房地产没指望,很多地方只能把宝押在汽车上。3月份首先搞汽车大促销以价换量的湖北,4月份又出大招了——
4月11日,湖北印发《关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接续政策的通知》,宣布设立湖北消费贷500亿元,首期安排300亿元,鼓励省内居民汽车购置、住房装修、家电家具耐用品等线下信贷消费。


简单来说,对2023年4月1日至12月31日个人新增单笔消费贷达到1万元的,省级财政按照年化利率1.5%、期限两年、最高累计3000元予以贴息。说白了就是,你贷款,我补贴一半利息,最高补3000元。
有没有用,先不管,至少人家有努力,也拿出了很大的诚意,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最后铁锤想说,我们目前遇到的情况,基本是无解的。消费不是平白无故来的,都是用钱堆出来的,但现在恰恰是老百姓赚不到钱、赚钱难。赚钱难的背后是就业形势严峻。
而且肆无忌惮放水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了,资产价格下降,通缩显现。当前的M2增速已经很高了,但这不是顶点,因为地方债务问题依然严峻,只有不停放水才能稀释债务,这是唯一的出路。
当然了,居于庙堂之上的高层,自然也是有应对之策的,所以作为普通人而言,还是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过好自己的日子,过好当下。
(来源:今日头条  楼市新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1-8 04:37 , Processed in 1.1520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