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生活品质的节节高升,农民进城买房居住还会持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根据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乡村居住人口为49835万人。
图片引用于野天鹅
从近几年的农民进城数量来看,基本上每年都有大约1000万人左右,这1000万人不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还是子女更好的教育,对于城市来说,带来了住房需求的增加,带来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特别是现在楼市低迷时期,为了促进楼市迅速回暖,很多城市开始把住房去库存的目光投向了农村,甚至开始成立专班进入田间地头,进入农民家中。买房给契税优惠,买房给予现金补贴,买房送工作等措施也一样一样地开始对农民支持到位。
农民进城是好事,但,更要重视。
党媒及一些专家、学者对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进城开始提出一些需要重视的建议。
比如,朱信凯、熊涛、李剑、田晓晖就联合发表题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确保农民自由流动》一文中强调,确保农民在城乡间自由往返的权利。
几位专家来头不小:
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河马中心(HIPPO)学术委员会主任)。
熊涛(河马中心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李剑(河马中心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
田晓晖(河马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这四位专家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确保农民自由流动》一文中提出农民在城乡间自由往返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不确定性,强化成功成长为高收入国家的支撑能力。
允许农民在城乡间自由往返能最大程度地规避农民城乡流动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和社会风险。有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强化成功成长为高收入国家的支撑能力。农民在城乡间的自由往返制度让其在兼顾农业生产的同时,增加额外收入,提高其总体收入水平。
农民在城乡间的自由往返制度安排可以缩小收入差距,夯实成功成长为高收入国家的社会基础。受益于农民在城乡间的自由往返的制度安排,农民也可以均等享受教育、医疗、社保和养老等公共服务,这将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民虽然进城了,但是,自己在农村的宅基地仍然保留,在农村的老房子仍然保留,在农村的田、地、果树、林木仍然保留,这就相当于给农民留下了一条完整的退路。万一在进城后不适应城市生活,万一进城之后收入不理想,仍然可以毫无门槛地回到农村老家安心生活。
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
无独有偶,在7月23日的经济日报头版发布了一篇文章,同样是重点谈论农民进城。一方面要让进城的农民有条件、有意愿留下来。另一方面要让进城的农民可以回到农村去。
经济日报在题为“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切莫本末倒置”的文章提出:
农民愿不愿意进城,其“本”在于能不能获得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才愿意通过购房留下来。
加快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让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优质服务。
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确保农民在城里没有彻底扎根之前,还有在农村生活的后路。
一方面,我们想到了进农村宣传买房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城买房,从而实现“以房留人”。另一方面同,农民进城之后在就业、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保障是否齐备。如果农民还是愿意回到农村,仍然保证农民四有不变。有宅基地、有老房子,有地可种,有粮可收。这是农民的后路,一定得留好。
(来源:今日头条 房价大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