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0|回复: 0

人口告别全球第一?二孩催生无果后,国家终于向住房“出手”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7 15: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近段时期,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有关“我国人口被印度反超,告别全球第一”的报道。对此,3月27日,澎湃新闻发表文章进行了“辟谣”:网络上传言印度总人口达到14.1565亿,已超过中国,这个结论不一定精确。因为该数据是印度“估算人口的网站”自己算出来的,并非印度官方发布的,因此不具有权威性。
  对此,有不少经济学家和人口专家均表示,科学地说,“印度人口反超中国”这一消息是假消息,中国目前仍然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但我们必须接受一个未来时态的既定事实:中国人口告别全球第一是迟早的事,因为印度目前的出生率仍然保持在2.24%左右,每年出生人口2000万以上。有人甚至预测,2-3年内印度人口就会反超中国。
  专家直言,我国人口是否告别全球第一,其实并无大碍,当前我们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出生率创新低,人口形势严峻,二孩催生无果,三孩政策效果不佳等复杂局面。
  首先,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2021年的人口出生率不仅创过去43年新低,更引发了专家对我国人口2022年就将步入“负增长”阶段的担忧。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直言,“中国人口峰值2021年其实就已经到了,人口负增长已经发生了。过去7年,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其实每年大概就已经减少300多万了。”
  此外,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预测,预计到2100年,中国人口总数为7.32亿,同时不得不面临,劳动力大幅下降的问题。
  其次,为了鼓励生育,同时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国家宣布2016年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事实上,该政策也被很多专家寄予厚望,有专家甚至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实现我国人口出生率重回国际“更替水平”,即人口出生率回到2.1%以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证明,二孩催生无果——2016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小幅反弹,全年出生人口1889万,但随后的5年,出生人口“5连降”,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仅1062万人。基于此,专家直言,二孩政策催生无果,并未兑现预期作用,相反人口出生率下滑的趋势进一步加大了。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全国有23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结果显示,有9个省份出现自然负增长,分别是河北、江苏、湖南、湖北、山西、重庆、内蒙古、上海、黑龙江。
  再者,2021年5月31日,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国家宣布“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如今10个月过去了,“三孩政策”效果到底如何?两组数据证实,三孩政策效果不佳:第一,机构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在现有2个子女的家庭中愿意生育三孩的仅有8.1%,较2021年10.7%的比例,不升反降;第二,常州发布的“关于三孩生育政策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未来即使在三孩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年轻人“生三孩的意愿”极低,只有4.29%的人“意愿强烈”,这较2020年的12.5%大大降低。
  二孩催生无果,三孩政策效果不佳,这背后其实是现在的年轻人生育观念的巨大转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人不愿意生了?
  机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年轻人生育意愿低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育儿成本高、生育保障不完善、职工家庭压力大、女性遭受就业歧视等。
  第一,育儿成本高。育儿成本不单单是怀孕、生产环节的开支,还包括备孕、生育、养育等阶段的成本。这就囊括了住房、医疗、教育、生活消费开支等多个方面。一言概之,这是一笔算不清的“麻烦账”,而且根据城市不同、家庭不同,消费支出也存在巨大差别。
  不过梁建章、任泽平等专业人士,还是通过调查统计出了我国“生育成本”的具体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是全球生育成本最高的国家——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其中城镇一孩0-17岁养育成本为63.1万元,二孩为49.7万元,三孩为37.7万元;
  第二,生育保障不完善。生育政策不仅包括对“生”的合法性定义,而且含有“育”的保障体系。一言概之,我国的生育保障政策与服务体系发展是相对迟缓的。简单来说是,家庭抚幼条件很差,且社会托育服务供给又极其不完善——统计资料显示,当前全国0-3岁婴幼儿有4200万左右,其中有33%以上有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供给不足5.5%;
  第三,职工家庭压力大。现在的年轻人,其实从谈恋爱到结婚,再到生孩子,每一个阶段都充满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男性,不仅要和高彩礼、高房价等对抗,还不得不承担生育后“一人养家”的重任,尤其是“421”家庭结构,一对夫妻还要赡养4个老人。生育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不单单是多一个人口那么简单,最大的变化是,夫妻二人中有一人要全职带娃,这意味着家庭经济来源要大幅减少,同时开销也进一步加大;
  第四,女性遭受就业歧视。前不久有专家提议,延长女性产假,同时男性陪产假要延长至30天以上。此建议一经提出,就得到很多网友的赞同,但也有人表示,此举可能带来就业歧视——尤其是中小企业,录用女性时条件会更加苛刻。
  事实上,女性遭受就业歧视在很多公司都已司空见惯。比如有些公司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女性员工几年内不得生孩子等。而现实中,很多女性刚刚事业有成,就可能面临生孩子的两难抉择,一旦女性选择回归家庭,事业恐怕就彻底终结了。这也是现在很多蓝领、白领女性,不愿意生孩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便是制约现在年轻人生育的4大因素,但如果细分来看,其实真正抑制生育的是住房。任泽平在《中国生育报告》中得出结论,住房成本对生育的影响作用占比高达42%,排在教育成本、医疗成本的前面。用他的话说,现在的年轻人连结婚最基本的房子都很难独自购买,哪还有经济实力结婚、生娃、养娃。如果没有父母一代的帮衬,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比现在还要低。
  事实上,其它机构的研究结果也证实,高房价确实严重抑制了生育:西南财大发布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商品房均价每上涨1%,生育孩子意愿数下降约0.2个。
  高房价是如何抑制生育的?总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高房价降低了年轻人的住房拥有率。而在这个“唯房论”的社会,没有房子,很多事情都办不成。住房是家庭成立和存在的重要保障,在现代社会中购房与结婚之间的联系依然较为紧密;2、购房后负担过重挤压个人可支配收入。直白点说就是,由于还贷压力较大,再加上孩子生养成本较高,使得年轻人即便购房后也可能继续延迟生育时间;3、房价上涨预期过强导致购房成为优先考虑。
  二孩催生无果后,国家终于向住房“出手”了。
  那么国家是如何动用“住房大招”来实现提振生育的呢?总结来说通过三种方式:第一,调控楼市,稳房价,以帮助更多年轻人解决住房问题。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不能仅局限于商品房市场,事实上,通过过去这些年调控的结果来看,商品房价格很难在短期降到普通刚需都买得起的地步。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另辟蹊径,保障性住房就成了最佳途径。
  住建部高层透露,过去5年,我们国家建立了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米,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这是已经完成的,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明确会在租购同权、共有产权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领域更进一步;
  第二,发放购房补贴,让更多人实现自己的“有房梦”。截止到目前,全国有甘肃、江苏、浙江等省份向住房“出手”了——发放购房补贴,把生育子女数量作为补贴的重要标准。比如甘肃的临泽,是全国首个通过发放购房补贴鼓励生育的城市:对生育二孩、三孩的户籍常住家庭,在县城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4万元的补助,在各中心集镇购买商品房时给予3万元的补助;
  第三,调控动真格,金融政策收紧,终于迎来了房价下跌。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2022年前两月,全国平均房价下跌10.7%,房价重回万元内。专业人士估算,房价下跌使得很多刚需家庭,买房成本降低了15%左右。尤其是东北、西北等城市,购房压力大大减轻了。叠加现在很多城市都降低购房首付比例至20%,所以一套100万的房子,现在的购房总成本只需要70万元。
  为了鼓励生育,国家向住房“出手”,此举引得数以万计的普通人拍手称赞。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过去一年多,很多专家学者也在为“催生”积极献言献策:任泽平建议,推出鼓励生育基金刻不容缓,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是主要出路,建立鼓励生育基金的支持率高达66.5%;马光远建议,应该对“生三孩的家庭无条件提供租金非常低廉的公租房”;梁建章建议,生育子女,可以享受在购房时打折,一孩打9折,二孩打7折,三孩打5折,同时可以享受购房贷款利率的优惠。当然,也有专家建议把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延长女性产假等。
  在众多专家的建议中,我们认为3月28日,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泓提出的2022新建议,最为合理,且最能够得到父母的赞同:
  第一、在住房上下大力度减负。比如多孩家庭,申请公租房具有优先权,差异化享有购房优惠等;比如多孩家庭购房契税优惠或者减免等;
  第二、进行教育和医疗的改革,为生育家庭减轻压力。比如建立医疗基金,加大对接受辅助受孕疗程的夫妇给予补贴;
  第三、完善托育体系,加大托育服务供给。比如把幼儿托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覆盖从怀孕保健到孩子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
  第五、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保障,努力消除女性就业歧视,同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
  汪泓提出的2022新建议为什么能得到父母的赞同?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该建议系统且全面,基本覆盖了生育的全流程。换言之,该建议基本解决了年轻人所有的后顾之忧;二是条条措施都对症下药,尤其是针对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减负建议,可谓从根本上解决了年轻人“不敢生、不愿生、生不起”的问题。
  (来源:今日头条 财经前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1-12 09:41 , Processed in 1.1802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