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好生活?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还是“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我们的先辈曾在这片土地上是怎样生动地诠释。寻着历史的脚步,抚摸着先辈留下的痕迹,再次来到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如今,他们给出自己的答案。
“依据‘美好生活看信阳’,我们城阳城址党工委和管委会,以建设和谐幸福文明城阳为目标,以文物保护为第一职责,以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A景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建设美好信阳增光添彩。”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党工委书记、主任薛伟回答说。 从信阳北去的列车,越过丘陵起伏的彭家湾,便来到长台关淮河大桥。昔日“临涯呼野渡”,苇草、波光、艄公、村姑……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如今“古渡变通衢”,倏忽之间,列车呼啸而过……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迹众多,“城阳城”当年名气并不大,很多人不一定知晓。但是说起“亡羊补牢”的成语典故,许多人可能就是耳熟能详。而“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典故就是出自当年的城阳城。
城阳城作为国家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1957年和1958年,我国的考古机构在“城阳城遗址” 分别发掘了一、二号战国楚墓,据考证,该墓主人是楚司马畈和夫人的墓葬,两墓共出土文物1400多件。特别是一号墓出土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用这组编钟演奏的《东方红》乐曲,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回响在茫茫太空。
2002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信阳市文物局在此抢救发掘了一号战国墓,出土了两组套装青铜器“金碧辉煌,一比不锈”堪称稀世珍品。2016年年末,城阳城古墓通过发掘出土了两千多年前的“牛肉羹”和依然放着寒光的大宝剑,伴随着这两件文物的出土,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个曾经出土过我国第一套完整青铜编钟的古墓群,而信阳理所当然又一次成功吸引了国人的目光,并为此感到自豪。
城阳城遗址的存在不仅让我们感到自豪,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尤其是那些古老文物的展出,更是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信阳历史的厚重。
绿水青山的自然美景,感受美好的生态生活
一条亮黄色的小路,一边是草长莺飞的古城墙,一边是漫山遍野的红梅开。冬去春来,城阳城梅岭春风——梅花主题园内的梅花陆续开放,暗香浮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留念。 梅花花期是从每年的12月底到次年的2月中下旬结束。铁骨铮铮的梅树上或洁白或粉嫩的梅花正尽情绽放,吐蕊怒放的梅花粉白相间美如画卷。
城阳城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将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积极发展城阳城文化旅游产业。城阳城梅花园项目,位于城阳城遗址保护区,占地面积300余亩,计划总投资1100万元,栽植梅花30000多株,二十多个品种,将作为信阳市踏青赏梅的旅游公园,与周围山上松树,竹林,融合一体,看楚国古都,寻岁寒三友。 城阳城以文化遗产为依托,将文化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全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参观、赏花、旅游等-一站式旅游特色项目,也将带动当地居民致富。
逐渐优化的营商环境,感受美好的物质生活
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城阳城在地方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反馈家乡,筑巢迎凤。同时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围绕园区定位和发展目标,不断引进相关的优质文旅项目,同时管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正在大力争取上级相关项目资金支持,拓宽建设资金来源。
2016年,外出漂泊数十年的苏宝,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城阳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合荒废的土地资源,成立蔬菜合作社。目前已经承包土地600亩,经济效益高达140万元。
2019年,河南锦春园林有限公司的胡迎春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城阳城,远处的松树林,近处的古城墙,深深地吸引了胡迎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决定发展自身的优势,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栽植梅花30000多株,未来将打造旅游发展、园林景观等多方面发展的生态家园。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城阳城统筹规划在遗址区域打造梅花园、樱花园、桃花园、多肉植物园等集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特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千亩园林基地,为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愿景,持续推进群众增产增收,吸引更多企业前来入驻。城阳城用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更多企业家了解城阳城、走进信阳。
一座城阳城,半部信阳史。古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片片生机,带来宝贵财富。后辈们应当竭尽全力,担起时代的重任,建造幸福家园。城阳城也正在用它美好的文化、生态、物质生活,展示从古至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