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济美锐大药房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今日寒露 
寒露节气是天气转冷的象征。 此时,虽说江南地区还会出现“小阳春”的暖意,但是在北方,早已霜冷袭人,东北和西北有些地区甚至已然飘雪。 寒露节气后,寒意猛增,万物随寒气增长,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此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体内之时,养生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养阴从起居开始 1 早卧早起 节气变换,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其中,早卧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可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此外,寒露过后,昼短夜长,保证每天多睡1小时,可以解秋乏。

2 足部保暖
秋风肃杀、秋雨绵绵,须防止寒邪伤人。
大家除了要适当添衣、不能赤膊露体外,穿好鞋袜保证足部温暖也尤为关键。
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就是强调这一点。
3 合理运动
寒露前后,加强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和抵抗力,为冬季到来做好准备,预防感冒。
但是运动一定不要“赶早”,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

同时,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
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
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
此外,柔和的拉伸运动最适合多风的秋季,体质较差的人也可在室内开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或瑜伽等各种自己喜欢的运动。 养阴重在饮食 寒露时节正当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当燥邪之气侵袭人体时,以耗伤津液为主。 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容易出现诸如舌燥咽干、咳嗽少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对付“燥气”,正确饮水非常重要。

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人来说,白开水是最佳的润燥饮品。
而对于正常人来说,要想完全抵御“燥气”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以在白开水中加些蜂蜜。
此外,为防“燥气”,大家还应少食辛辣烧烤,多食藕、萝卜、荸荠等润燥之品。
平日里,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
在煮粥时,适当加入梨、萝卜、芝麻等药食俱佳的食物,更具有益肺润燥之功效。

早餐粥方
一、梨子粥:梨子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
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用于煮粥,可作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二、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
芝麻粥适于便秘、肺燥咳嗽、头晕目眩者食用。
三、杏仁粥:用甜杏仁25克,去皮尖,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为小火慢慢熬至粥熟。
杏仁粥不仅可以滋润身心、防冬燥,还可补充人体内水分,滋补强身。

养阴就是养心情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引起凄凉之感,人们往往易于出现情绪不稳以及伤感、忧郁的心情。
此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