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61|回复: 0

孩子磨牙不要乱用药,调理认准5大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5 20:1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来源人民网科普
绝大多数家长担心的磨牙问题,其实是在担心,磨牙是孩子身体有“隐疾”的表现,会对孩子的牙齿健康、生长发育有负面影响。有家长问:“孩子牙齿不齐,是不是晚上磨牙导致的?”其实,几乎每个孩子都曾出现过睡觉磨牙的情况,不同的情况也分轻重缓急。

磨牙不一定是生病

长期磨牙需重视

磨牙指的是除正常咀嚼、说话等功能外,牙齿间的相互摩擦现象。夜间磨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其中大部分为暂时性和良性的。据美国牙科学会数据显示,大约有38%的幼儿都有睡眠中磨牙的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心,磨牙不一定是病。不过,如果磨牙的次数过于频繁,甚至每晚发生,家长就要注意了。

首先,磨牙确实具有遗传性,父母长期磨牙,孩子磨牙几率也会大。磨牙确实影响睡眠,孩子休息不足,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长期磨牙,牙齿会受到损伤,引起面部咀嚼肌异常、口腔肌肉疼痛和头疼,甚至影响颅面发育,如骨性偏移。

有的家长会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定制专门的夜磨牙矫治器,这确实能缓解磨牙对牙齿的磨损,但并不能彻底解决长期磨牙问题。另外,在不经辨证的情况下给孩子吃驱虫药,认为磨牙=肚有虫,也是不可取的。引起孩子夜间磨牙比较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成长发育

牙齿尚处于生长阶段、换牙期,孩子会感觉牙板发痒,牙齿咬合相对不稳定,咬合不正,就会通过摩擦牙齿以达到咬合平衡。有时孩子不仅在夜间磨,白天也会无意识地磨牙、用舌头舔牙齿、用手去触碰牙床。家长适度引导即可,倒不必过于担心。这种情况并非缺钙,孩子身高体重正常,就不需要专门补充该片,更不用喝大骨头汤。

2、 消化应激

晚餐吃得过多,肠胃系统在孩子睡着后,仍不得不“加班”消化食物,从而引起咀嚼肌收缩、牙齿磨动。这种情况倒不一定是积食,家长第二天可以给孩子清淡喂养,减轻脾胃负担。一般来说,磨牙1~3天就会自行消失。

3、情绪过于兴奋

小孩子爱动,情绪波动也比较大。白天大喊大闹大哭,过于疲劳、焦虑、兴奋、紧张,入睡后部分神经仍处于兴奋状态,也会导致夜间磨牙。秋天一到,孩子很容易有“悲秋”的情绪——或表现郁郁寡欢,或过于烦躁兴奋。如果孩子白天情绪波动大,晚上有磨牙,可以适当用莲子等食物宁心安神。

4、肠道有虫

体内有寄生虫。寄生虫活动时会对肠道产生刺激,从而刺激神经使孩子变得异常兴奋,导致磨牙。其实,寄生虫导致的磨牙现象反而比较少见。孩子有磨牙,家长应该学会立即判断、排除是否肚子有虫——长期有虫磨牙,不仅损伤牙齿,更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

如果孩子出现睡觉磨牙、眼白有黑色虫斑、脸上有白斑、偶尔腹痛、体型瘦、脸色黄、熟睡后查看肛门有白色虫点中的其中一两点,即可判断孩子体内有寄生虫。初判后,最好带孩子去医院确认,在医生指导下驱虫治疗。

5、缺钙或微量元素

和肠道有寄生虫一样,孩子缺钙、缺微量元素导致的磨牙也比较少见。如果孩子平时身高体重达标、头发没有明显稀黄,大概率不是缺钙引起的磨牙。

有家长问:“孩子一边抽筋一边磨牙,是不是能确定是缺钙?”孩子晚上抽筋,有可能与缺钙有关,更有可能是晚上冻着了双腿。家长还是要综合孩子的生长指标,判断孩子是否缺钙。

中医调理磨牙

一看积食,二看脾虚

中医认为,夜间磨牙多是由于脾胃出了问题。《中医临证备要》中记载:“睡中上下齿磨切有声,属胃火偏旺。”积食增加脾胃负担,导致脾胃积热,久而久之形成脾虚之症。而脾主运化,脾虚气血亏虚,又会加重积食。两种情况相互影响,就会出现磨牙之症。最常见的磨牙原因,是脾胃积热。孩子的舌苔大多又黄又厚,还有代表热证的小红点。消积食、清实热,可以给孩子喝小儿七星茶。

此外,西方营养学中的“缺微量元素”,中医常表述为气血亏虚、脾胃虚弱。孩子夜间磨牙还伴有呓语、盗汗等症状,调理的重点在于健脾安神,补肾益气。脾气虚弱并非一日所致,最好的方法是日常生活中的食补食疗。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积食,要积极消食导滞,或在医生指导下攻补兼施。等到孩子消化好、无积食、无病痛时,家长可以在孩子的饮食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健脾补气的食材,比如芡实、核桃、薏米、黑米、山药、莲藕等。还可以常食麦冬沙参扁豆粥,健脾养胃、宁心安神的同时,还能滋阴生津,很适合秋天服用。

麦冬沙参扁豆粥

材料:沙参10g,麦冬10g,炒扁豆15g,干山药10g,粳米50g。

做法:

先将沙参、麦冬下锅,加水约2碗煮20分钟取汁,再将汁加入粳米、扁豆、山药,煮成粥食用。

功效:养阴生津、健脾益胃、清心安神。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总的来说,排除了寄生虫,调理孩子的磨牙问题,重点要放在脾胃上,同时兼顾孩子的情志,不要大起大落、过于激动。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12-29 09:43 , Processed in 1.6249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