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生命时报,近年来,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尤其是头孢类药物时饮酒,引起双硫仑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临床上通常分两种情况,一是饮酒后用药,二是服药后饮酒,两者的间隔时间是不同的。
先说酒后用药。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大部分的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 乙醛再经醛糖氧化还原酶作用转化为乙酸,最后再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由肾脏排出体外。一般来说,整个过程需要2~4小时。因此,在饮酒后4小时内,建议不要服用药物。
酒后用药会带来不良后果。例如,乙醇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因此患者在饮酒后服用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物,可因血管骤然扩张而出现头痛、血压下降、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乙醇也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会使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定、氯丙嗪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药被人体加速吸收的同时,还会减慢其代谢速度,使药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短期内迅速增高。这就可能加重患者的中枢抑制作用,轻者导致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使患者出现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另外,乙醇可加重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作用。因此,患者在饮酒后服用解热镇痛药,有引起急性胃黏膜出血的风险。
再讲下服药后(或期间)饮酒。有些药物与乙醇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果同时饮酒,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头孢(尤其是头孢哌酮)遇酒精引起的双硫仑反应,轻则面部潮红、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口中有大蒜样气味,甚至休克等,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惊厥及死亡。
除了头孢类外, 有文献报道,服用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等药物期间饮酒,也可能引起双硫仑反应。一般来说,被药物抑制的乙醛脱氢酶4~5天才能恢复,为了安全起见,临床上一般建议服用头孢期间及停药后7天内都不得饮酒。
另外,乙醇能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增强降糖药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饮酒,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氯磺丙脲与酒同服,可引起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与酒在体内相遇,可引起酸中毒。
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需要鼻饲或输注营养液时, 流质或营养液中也应避免酒精成分;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