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固始人民医院 固始加油 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降临到我们的城市,这座美丽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

曾几何时,我们隔着屏幕,隔着文字,感受着远方疫情的急促和紧张,如今疫情侵袭我们的城市。这里正在打响一场无声的抗疫战,这里有一群平凡而伟大的逆行者。疫情如令,号角吹响。我们闻令而动,慷慨奔赴战场。我以一个逆行者的身份记录方舱隔离病房的点滴!

我们来自不同的科室,有些虽素未相识,却感到格外熟悉而亲切。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奋斗。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方舱隔离病区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确诊的患者。他们需在这里密切观察、治疗和转诊。我们虽面临着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的危险,但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面前我们依然“逆风而行”。
不畏艰辛,任劳任怨 --高梅,胸外科护士长。
从疫情开始她就主动请缨去一线。4月21日接到护理部电话通知,她毫不犹豫,将方舱隔离病区重任担起。她孩子才刚满一周岁,不得已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告别亲情走上战场!
坚守初心,无所畏惧--付永。她是普外二病区的护士长也是我们这支队伍中最资深的老师。在工作中她冲在最前面,在生活中她是我们的大姐姐,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

介入放射科的美女为了工作方便,剪掉自己的长发。自从2021年8月到2022年4月,先后4次进驻医学观察点,每次都长达一个月之久,4月21日凌晨又一次接到任务,支援方舱隔离点,二话不说,立即从当时工作的天泰医学观察点赶到方舱,投入战斗!而家里的孩子已经一个多月没看到她了,舍小家,顾大家!

4月23日凌晨接到护理部通知,支援西区方舱隔离病区工作。接到通知的瞬间,心中感慨万千,我在医院工作近二十年了,作为医务人员,尽一份微薄之力,我感到无上光荣。看到两个熟睡的孩子,不忍心叫醒……

风趣幽默的美女—-付焱。在我们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总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西区方舱医院是临时启用,有很多东西都不健全。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医务人员自己动手,保证每个房间都有水、电和生活用品,给每一个患者家的温馨。

李院长和高护士长带领我们对方舱隔离病房进行彻底清扫。

感控护士对医务人员进行穿脱防护服培训!

李院长带领我们走流程。

医务人员正在给刚来的老奶奶核酸采样。

我们接诊一位90多岁的老爷爷,他的生活基本上都不能自理。每次,我去给他送饭、送水、送药和采核酸时,他都会很真诚的说:“孩子,给你们带来麻烦了,你们辛苦啦!”

这是我们接诊的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她是一位陈旧性股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行动完全依靠凳子挪。

我们接诊一位86岁老奶奶,她脑梗塞后遗症,坐在轮椅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我们给这位奶奶穿上防护服后转上级医院治疗。

患者转出后,我们医务工作者对舱内进行喷洒消毒。

我们一组2人,负责病区病人的治疗、消毒、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患者的转运等。天气炎热,一个班下来,穿着防护服的我们全身都是湿淋淋的。


在舱里,战友们都武装得严严实实,只能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区分彼此,一系列的工作过后,面屏、口罩、防护服里都是汗,随时都有缺氧的感觉。即使如此,我们的团队没有一个退缩,个个干劲十足,团结协作,井然有序,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领导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做好防护,注意安全!

我们尽量的满足每一位患者的需求,给他们准备了晕车药、退热药、降压药和生活必需品。

有一个高中生,心情非常低落。我们充当了妈妈的角色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好好配合治疗很快就可以回到校园!

给小朋友送牛奶。

每个班出舱后,衣服基本上都湿透啦。

连续上两个班,孩子给我打电话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才回来?”我说:“妈妈现在是大白,你每天去采核酸的时候都能见到的大白一样,我们这里有一个4岁的小朋友,她的妈妈不在身边,我这个大白妈妈要先照顾他呀”。儿子说:“妈妈,你真棒!你嗓子怎么哑了?我给你发个红包,你买点好吃的吧。”此时此刻的我已经热泪盈眶。我们这一群战友都和我一样,上有老下有小,我们用行动诠释责任,用信念传递力量!
隔离病区的条件有限,每天都会有患者转到上级医院治疗。我们的转运医生接到通知后,换上大白的衣服,10小时不能吃不能喝,有些医生还穿上纸尿裤。就是为了把患者尽快送到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每次工作后出舱疲惫时,想起党和政府的关怀、院领导的惦念、同事的问候以及亲人们的支持,都倍受感动,这些疲惫顿时烟消云散。你们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是我们逆行的动力!我们一定不负众望,克服困难,共同完成抗疫任务!疫情不退,我们不归。
愿疫情过后,你我无恙,繁花与共,温暖如初!抗疫必胜,固始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