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3|回复: 0

下跌18%,人口警报拉响?专家提出“新建议”,不少人同意生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5 15: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全球问题。要知道,现在很多发达国家不仅陷入“低生育率陷阱”,更早早就步入了人口负增长阶段,比如日本、韩国,其中韩国更是全球首个进入“零出生率”的国家。
  殊不知,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我们同样也面临较为严峻的人口形势。尤其是过去5年,我国的人口问题日益严重,这甚至引得不少专家高喊“我国的人口警报已经拉响”了。2021年,我国的人口问题归纳起来就是11个字:少子化+老龄化+人口负增长。
  “少子化”指的是生育率大幅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仅有1200万,较2016年足足减少了586万,且过去4年我国的出生率迎来“4连降”。此外,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全球倒数第十。这三组数据不仅很好地证实了我国出生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更侧面印证了2016年实施的“全面二孩”催生政策没有多大的效果;
  “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口持续增多。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达2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也达到了13.50%,过去三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1453万人。此外,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提高到15%,可能到2030年我国就会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人口负增长”指的是新增的人口少于死亡的人口,2021年上半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显示,今年底我国很可能就将迎来“人口负增长”。根据官方公布的2021年各地出生人口与生育登记情况统计汇总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14个省市的出生人口总数同比下跌18.41%。即便抹零按照18%的跌幅计算,2021年出生人口总数也可能只有984万。而2019年我国的死亡人口数据为998万,正常情况下,死亡人数是逐年增加的。出生总量低于死亡总量,说明我们的“人口拐点”已经提前到来——我国的“人口负增长”可能出现在今年。
  不仅如此,多位人口专家均表示,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总量下跌18%,确实出乎意料。尤其是河南、山东、四川这样的人口大省,部分地区的出生数量较上一年竟然跌幅高达35%,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综上所述,专家们高喊“我国的人口警报已经拉响了”,在我们看来不仅切合实际,而且喊得正是时候。因为按照这种下跌趋势,如果国家再不采取措施,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国家的出生人口数就会跌破千万。届时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以及老龄化程度加深等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
  有人可能会说,人口负增长不一定是坏事,这是自然规律,也可能意味着我国的人口在自动优化,没必要为此而劳心伤神。很多发达国家早就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了,不照样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老美国土面积和我们只23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比我们足足少了10.7亿。
  这种观点非常普遍,且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实大错特错。要知道,我们的国情和发达国家不同——我们目前是发展中国家得了发达国家的“老年病”。这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未富先老,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出生率却在逐年下降,其结果就是未来养老将成大问题,我们指的人力资源匮乏对养老的影响;其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大幅减少,过去三年,我国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减少了291万人。未来这一变化将直接体现在经济变化上,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下降、社会生产力下降等。有国际人口专家甚至直言指出,人口下降将是中国债务、房地产泡沫加速破灭的根本原因。此外,出生率下降带来的人口负增长问题,还可能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商家的生产欲望下降,社会发展缺乏活力和动力。
  “人口负增长”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生育率下降。生育率下降既有育龄妇女持续减少的原因,也跟现在的年轻人生育意愿大幅下降有直接关系。现在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教育、医疗等水平也越来越高,那么为什么年轻人却反而不愿意生孩子了呢?
  在我们看来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生育观念彻底转变了。七普数据显示,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一句话,过去这些年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资源的素质水平,也间接导致了年轻人生育观念的转变——已由传统的“人多力量大”转变为了“少生优生甚至是不生”。
  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白领、蓝领女性,不仅拥有自己的事业,而且更注重对孩子素质教育、兴趣等的培养。而生孩子就意味着女性要辞去工作,全心全意照看孩子。直白点说,如果不是迫于父母的现实压力,很多年轻人连一孩都不愿意生;
  第二、住房成本高,抑制了生育。过去一二十年,我国的房价涨幅远高于绝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增幅,而且房价几乎是一路涨着过来。其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很难靠工资收入买房。一二线城市动辄几百万的一套房子,就不用说了,普通家庭只能望房兴叹。即便是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三四线城市,购房首付款也提高到了40万。买不起房,年轻人在城市就无法立足,谈恋爱、找对象、结婚也都成了大难题,更不要说生孩子。所以归根结底是住房成本太高,抑制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第三、高昂的教育开支,吓退了想生孩子的年轻人。经济学家任泽平曾经说过,高昂的教育成本是阻碍年轻人生孩子的关键。这话一点不假,有机构曾经调查统计过1000多个家庭在幼儿、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四个阶段的教育开支,得出的结果是,这四项教育开支合计总成本大约是75.8万元-199.1万元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这还不算通货膨胀和学区房等其他开支。
  鼓励生育,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到底该如何有效应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层面给出的答案是,二孩不够,用三孩来凑——2021年5月31日,宣布将实施“全面放开三孩”政策,2021年7月20日,三孩生育政策的配套政策也来了:取消社会抚养费,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
  三孩生育配套政策近期动作频频。国家层面,提出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地方层面,四川省攀枝花市宣布,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这也是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还有北京拟出台“送额外假期”的政策。鼓励生育,可谓多管齐下,但真的会有显著的效果吗?我们不置可否,但从大家的反应来看,情绪不是很高。
  此外,不少专家认为,现在为了鼓励生孩子而推出的二孩、三孩政策有点本末倒置,很多年轻人连一孩都不愿意生,国家却大肆出台政策鼓励生育二孩、三孩,这显然不会有太大作用。
  人口警报拉响后,专家急了,提出三个“新建议”
  眼看着我国的出生人口大幅下降,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很多专家也跟着急了,他们不仅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我国的人口问题严峻”,更是开动脑筋提出了不少对提振生育有帮助的“新建议”,我们这里列举三个大家关注度较高,同时好评度也较高的三位专家的建议:
  第一、任泽平建议:生三孩每人每月奖励3000-5000元。在他看来,提振生育不能指望90后00后生,因为90后00后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是生育主力,中国生育主力人群是75-85后。不过任泽平这个建议只是针对一线城市家庭。
  第二、马光远建议:现在已经到了实实在在为年轻人生孩子减负考虑的时候了,建议对生孩子的住院费用实行全部报销制度,把学前教育早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建议将生育休假放宽到至少半年。
  第三、梁建章建议:在高房价地区,多生孩子的可以半价买房,解决有孩家庭的住房难题。具体而言,一孩九折购房,两孩七折购房,三孩半价购房。按照梁的测算与分析,这个政策一旦出台,至少会提升10%以上的生育率,每年可多生100-150万人口。
  专家们的这些建议一经提出后,就引发热议,我们也注意到,不管该建议最后会不会被采纳实施,面对这些新建议,不少人已经动心同意生孩子了。尤其是当梁建章提出“多孩家庭可以享受半价买房”建议时,很多网友纷纷留言,只要这个政策实施,自己立马买房结婚生孩子。有人甚至表示,口说无凭,可以签字画押,防止“赖账”。
  相较于国家出台的二孩、三孩配套支持措施,亿万国人对专家们提出的“新建议”更为感冒,归根结底是因为专家们的建议更接地气,也更精准解决了当下很多年轻人们不愿意生孩子的“痛点”。比如半价买房,很多年轻人就认为非常有诚意,而且对自己结婚成家生子起到的帮助巨大。这样的建议才是民众期盼的,才是起到“催生”作用的明智之举。
  (来源:今日头条 楼市新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12 14:06 , Processed in 1.3159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