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29|回复: 0

回首历程初心不悔,不负芳华行使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4 17: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坚守,一路芬芳;
奋斗,收获希望。

当我们迎来秾丽热烈的夏天,四个月的不辍耕耘也即将短暂地画上休止符。本学期,我校在各类教学比赛活动中成绩斐然,语文、英语等多个学科参加了比赛,并取得区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比赛活动,王校长对教师们寄予厚望。比赛期间,李书记、潘校长带领指导教师对比赛选手们多次指导,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每一节优质课的背后都凝聚着十三小人的团结与智慧。
















  参赛老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深度挖掘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们不仅展示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激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探索优质高效课堂的信念。在回望自己的参赛历程时,除了当时种种的煎熬和紧张还历历在目,更奇妙的是,回望一次参赛,回望一次见证与成长



所有的看见,均是种子。





  这一个过程,她们看见自己,勇敢面对,破茧成蝶;她们看见友善,遇见美好,因为同行者,都在路上。


余璟慧参赛心得





遇见更好的自己
               

讲什么课是备课阶段最煎熬我的一件事情。为了上一节满意的课,我前后选了《青蛙卖泥塘》等五篇课文,备课试讲,原本信心满满,但试讲过后效果不佳,颇有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怅惘之感。磨课组的老师鼓励我,年轻人就是要敢于面对挫折,就是要敢于尝试新的课题。经多次试课,最终确定了口语交际课——《劝告》。目标一旦确定,方法就会出现,我们思如泉涌,兴奋地开启头脑风暴,进行思想碰撞,一节学生喜欢、效果良好的课程逐步成型。


不管教学内容多么巧妙合理,教学手段多么灵活多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与使用度才是决定课程优劣的关键。我与磨课组老师一起,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初心,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守,逐句精雕细琢、逐班试讲试课。磨课的二十多天里,我前后在15个班里进行了试课,12次修改教案,磨课组老师陪着我熬夜加班,不断地修改完善。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还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力争把这节课打造成为一堂精品课。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备课、磨课,我慢慢的找到了感觉,授课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对我而言,比赛的过程有紧张,但更多的是享受。在比赛后,我回味着学生那满是求知心的面孔,回味着自己在讲台上的激情昂扬,让我更加明确了“教好书、育好人”这一毕生的职业追求。













付奥君参赛心得

   




超越自我,不断成长

早就听“过来人”说起,优质比赛会让教师自身快速成长,我渴望进步,但内心又忐忑不安,怕辜负了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期许。开始,我根据自己的喜好精心准备的课程上来就被组内磨课否定,缺乏经验的我不知所措。中心教研组的老师根据我的特点帮助我选定《小猴子下山》一课,我仔细研究了教参,查阅了所有资料对这一课的分析、解读,不断比较,可第一次试讲过后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我深深地陷入了迷茫。


不经历几次跌倒,就永远学不会飞翔。我开始静下心来总结前两次失败的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试课终于把大框架定下来了。每一次试教,中心教研组的老师们都会认真聆听,帮我不断地理清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设计。思维在一次次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产生,最终呈现的课程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团队精神的力量。


近一个月磨课下来,我惊喜地发现原先的那份粗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教学设计中每一环节的精密设计,充分预设。同时我发现磨的不仅仅是教案,更重要的是在磨练我自己。经历了痛苦的磨练,我觉得自己褪去了不少青涩,离自己心中老师的模样更近了一步!






比赛那天,站上讲台的那一刻,看着大会议室后面座无虚席的我还真有些紧张,但孩子们可爱好学的眼神鼓舞了我,我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给他们带去了一节快乐、难忘的课。











刘九毓参赛心得





痛并快乐着

每一次的公开课对于上课老师来说都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痛是因为一次次的试讲、评课、修改,都会将老师的激情消磨殆尽。但即使这样,这个过程还是那么充满诱惑地吸引着我。每一次的试讲,让我得到了比平时更多的收获和提高。在每一次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中,我寻找着自己的缺点,弥补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或许我不是一名在教学上充满灵气的教师,但我会努力做一名勤奋的教师。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身后有十三小的各位领导,英语组的各位姐姐们一直在帮助我,引导我,耐心地和我一起梳理思路、不断创新。





我为自己能经受住磨练而开心,也为磨练后的提升而快乐,更为能在这样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里工作、学习而感到幸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对教师们培养指导,源于教师日复一日努力和付出,更源于对教育梦想的不懈追求。相信经过教学大赛的磨砺锤炼,十三小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教师,实现“不忘初心” “不辱使命”的教育追求!






END



素材|罗瑞  编辑|任爽
责编|杨传富 终审|余岚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9 05:06 , Processed in 1.55089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