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9|回复: 0

酷夏来临,在稻田里“乘凉”的那个世纪老人,如今去了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2 09: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稻菽又将千重浪,夏至时节忆袁公

一个月前,那个一辈子在田间地头躬耕劳作,一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可爱的“90”后老爷爷——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为了让大家都吃饱饭,远离饥饿,他一辈子埋首田间地头,他常说:
“我如果不在家,
就一定在试验田。
如果不在试验田,
就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一辈子这么执着于研究杂交水稻时,他说: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
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上个世纪60年代,
饥荒时候饿死人,
大家吃不饱饭,我都亲眼见过。”

他用历经半个世纪的水稻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他总说:
“我有一个梦,叫做‘禾下乘凉梦’。
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
穗子有扫帚那么长,
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下乘凉。”

很多青年人问他:“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
“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有八个字: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感动中国》曾对他这样评价: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薄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如今,斯人已逝,但他说的话,我们仍要牢牢铭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助力增产,厉行节约,
保障粮食安全。”



政策法条链接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其第三条提到“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前网传的为偶像“打投”拿走瓶盖倒掉牛奶、“大胃王”吃下“海量”食物等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行为将被定性为违法行为。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其中,将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次修订正式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凸显了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针对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的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特别是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在于“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袁隆平院士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今天是24节气中的夏至,是一年中抓紧种耕锄地的最佳时机,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牢记袁隆平院士对我们的嘱咐——做一粒好种子吧!
来源: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服务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9 00:00 , Processed in 1.3433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