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0|回复: 0

如何突围“垃圾围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5 09: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现在的农村水污染极其严重,几乎所有的生活垃圾都是往水里倒,只要有人的地方,溪河里到处充斥的是尿片、袋子等生活垃圾”,这样触目惊心的描述来自今年两会期间一位湖南的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留言。这样的留言并非耸人听闻,通过对《地方领导留言板》近期农村垃圾类留言进行梳理,几乎可以拼凑出一幅步步紧逼的“垃圾围村”图景:2月,有江西网友留言称,要求建立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当前农村的垃圾基本没人管”;3月,安徽六安市网友在留言中写道:“现在有村民将垃圾到在门前水沟,这样污染了水资源,又堵塞了水道,对农业生产不利”……而就在5月14日,《人民日报》有评论指出,“垃圾围村”警示环境治理短板。
  有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为0.86千克,全国农村每年仅生活垃圾排放量就已逼近3亿吨,约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70%至80%。且城乡生活垃圾产生排放量正分别以8%至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此快速推进的“垃圾大军”造成河沟水渠水质污染、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无序焚烧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又进一步污染了大气。农产品产地的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危害更是难以估量!不仅如此,很多曾经山清水秀的“梦里老家”,竟垃圾成山、鱼虾绝迹,其在精神文化层面造成的伤害,同样不容忽视。
  那么,该如何从“垃圾围村”中突围呢?有网友在留言中建议加大投入,建立如城市的垃圾处理体系。然而,即使在很多大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水平仍不尽如人意。据《人民日报》2012年3月份的一篇报道,在力争实现“零废弃城市”的首善之区北京, 九成的社区都无法做到人人履行垃圾分类,75.6%的小区都在依靠二次分拣。这就无疑需要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投入,需要坚实的地方财政收入作保障。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尚且存在捉襟见肘的现象,要像城市一般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配套设施和相应的环卫队伍并非易事。
  其实,早在几年前一些农村社区开展的实践,就为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在山西永济市寨子村,当地村民成立了健康家园理事会等农民自组织,管理社区村貌卫生。有了“健康家园理事会”,不仅垃圾不能随处堆放,一支由村里老年人组成的义务卫生监督队,还会随时检查。正是这样活跃在农村基层的社会组织,保障了农村垃圾处理社区等公共事务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运行。大家不再“等、靠、要”,而是发挥农村社区特有的社会网络来改变自己的生活面貌。(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30日 第二版)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要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并提出要有序发展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这就为突围“垃圾围村”提供了可行的思路。(来源:人民网地方留言板  作者:  吕程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1-2 23:35 , Processed in 1.3799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