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阳银行交出中期“答卷”。
自2016年上市以来,这是该行业绩增长最差的一份半年报,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出现“双降”,降幅均较上年同期有所扩大。
与同行相比,在目前已披露(截至8月29日)2025年半年报的30家A股上市银行中,贵阳银行的业绩增速也处于尾部,其中营收同比增速倒数第一。
这家总资产超7400亿元的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也处于承压状态,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规模出现“双升”。
这背后,上半年跃居为该行第一大贷款行业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同比出现大增,增幅高达250%。
01
上市以来增速最差“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贵阳银行营业收入65.01亿元,同比减少12.22%;归母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下降7.2%,业绩陷入“双降”局面。
该行参控股的村镇银行业绩同样不容乐观。上半年,贵阳银行控股的广元市贵商村镇银行发生净亏损800万元;参股的息烽发展村镇银行净亏损332万元;只有参股的花溪建设村镇银行实现盈利,但净利润仅为84.32万元。旗下村镇银行的亏多盈少,让贵阳银行整体业绩的增长雪上加霜。
此番交出的半年度“成绩单”,堪称贵阳银行上市以来增长最差的一次业绩表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不仅较其过往数据进一步走低,在目前已披露半年报的30家A股上市银行中也处于底部位置。其中,营收同比增速为倒数第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倒数第二,仅比同样业绩双降的华夏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7.95%)略高一点。
贵阳银行在财报中提及了两点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一是持续让利实体经济,LPR下行带动资产利率下降、调整资产结构等致使利息收入减少;二是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该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
上半年,贵阳银行利息净收入49.2亿元,同比减少8.86亿元,降幅达15.26%。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要求银行业向实体经济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行,对银行净息差带来压力。贵阳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下降0.28个百分点至1.53%,且已多年连续走低。
另一方面,贵阳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上年同期的盈利3.43亿元,转变为今年上半年的亏损5.11亿元,减少了8.53亿元。这一变化凸显了债券市场波动对银行营收的冲击。
好在贵阳银行通过把握交易机会,适时处置了部分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同比增加7.19亿元,部分抵消了利息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下降对营收的冲击。
与此同时,贵阳银行持续推行“过紧日子”策略,控制成本支出。上半年,该行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4.53%至17.54亿元,其中职工工资及福利减少2.68%至11.7亿元。
02
房地产成最大贷款行业
2025年6月末,贵阳银行总资产达7415亿元,其中贷款总额3434.61亿元,较上年同期末仅增加40.6亿元,微增1.2%;与之相对的是存款总额较上年同期末增加了238.99亿元,增幅5.8%,是贷款总额增量的近6倍。
相比上年末,该行的贷款行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房地产业跃居第一大贷款行业。
截至2025年6月末,贵阳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527.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42亿元;房地产业贷款占比为15.36%,较上年末上升1.03个百分点。
2024年末时,房地产业还是该行第二大贷款行业,彼时第一大贷款来源是建筑业。如今,建筑业已退居第二大贷款行业,贷款占比为13.39%。
对于房地产贷款投放的增加,贵阳银行解释称:“主要是由于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金融政策,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择优支持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企业、‘保交楼’项目、优质房企以及‘三大工程’建设、标准厂房建设等。”
不过,对房地产业贷款投放力度加大之后,贵阳银行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也随之上升。截至2025年6月末,贵阳银行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由上年同期的0.5%飙升至1.75%,同比增幅高达2.5倍;即便较上年末而言,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亦抬升了0.7个百分点,增幅为67%。
“由于部分存量房地产开发客户风险质态劣化,不良率较年初略有提升。”贵阳银行在半年报中解释房地产业不良率上升原因时称。
03
整体不良呈现“双升”趋势
房地产业成为最大贷款投放行业背后,贵阳银行整体的资产质量也受到一定冲击。该行1.75%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该行整体不良贷款率水平。
截至2025年6月末,贵阳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7%,较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58.2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6亿元。整体不良贷款率以及不良贷款规模出现了“双升”。
该行表示,“由于部分存量客户风险质态劣化,本行按照风险分类审慎原则将其纳入不良,导致不良率较年初上升。”
虽然上升幅度不大,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一趋势值得警惕。毕竟贵阳银行的贷款结构中,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这两大“涉房”行业,贷款规模合计占比接近29%,几乎占到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一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使该行资产质量与房地产业走势关联度颇高。
贵阳银行表示采取了“择优支持”的策略,主要投向“白名单”企业、“保交楼”项目和优质房企,但眼下房地产行业整体仍处于调整期,加之行业不良贷款的暴露有一定滞后性,其房地产业后续资产质量管理和信用风险控制情况仍面临不小压力。
事实上,贵阳银行的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多家区域性银行因与当地经济关联度较高,面临业务结构失衡、行业集中度高等风险问题。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一些对房地产行业风险敞口较大的银行,普遍面临资产质量下滑压力。
尽管这类银行都在财报中强调,已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稳步推进转型,努力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但对于已经形成的贷款结构和风险敞口,调整需要时间和策略定力。
“类似情况也提醒银行业,在响应国家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也需要平衡好自身经营稳健性与支持实体经济的关系,特别是在单一行业集中度风险防控方面需要更加审慎。”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楚小强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