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作文是写好作文的捷径吗? 余东芳 我常听有孩子背诵作文,对此我感到不可思议。背作文是写好作文的捷径吗?当文字成为待价而沽的模具,当思想化作千篇一律的模板,这样的“捷径”究竟通向何方? 孩子背诵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将范文视为包治百病的良方,精选优秀作文若干篇,要求人人背诵过关,似乎这样能实现作文大面积丰收;二是家长视背诵为弯道超车的法宝,家长羡慕别人家孩子作文高分甚至满分,恨不得自家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三是学生在双重压力下将原创思维束之高阁,尤其面对作文就k头疼不已的学生企图以背作文来达到“脱贫”的目的。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也不管是为了达到何种目的,我还是想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地说一声:背作文,不可为! 背作文看似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正如支持这种做法的人所言,最起码孩子能依葫芦画瓢写好作文了。其实孩子靠背作文“复制”“粘贴”完成几百字的作文,这并不叫写好作文,这离写好作文差之甚远。 靠背作文去写作文,对学生来说这是饮鸩止渴,对家长来说这是急功近利,对老师来说这是误人子弟。 背作文不是写好作文的捷径,而是一条死胡同。 背作文的弊端有很多,雷同的情节,虚假的情感,读来令人皱眉反感。当作者成了“空心人”,当文字失去真诚和温度,写作便沦为拙劣的模仿游戏。 机械背诵的弊端犹如温水煮蛙。长期依赖范文的学生在自由写作时坦言:“我的笔尖永远悬在别人的故事上方。”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萎缩比词穷句拙更为可怕。有人判断一篇作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有没有用好词好句,写得美不美新不新,其实,最根本的要看写得真不真。如果对生活缺少观察和体验,如果把作文仅看作码字游戏而不是“我手写我心”,那么写出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是很难打动人的。 优秀作文并非一点价值也没有,关键是看怎么用。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要细细揣摩汲取精华。教材是最好的例子,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所言)。”优秀作文更“无非是个例子”,从不同文章中借鉴布局谋篇、选材立意、开篇结尾,抑或是精彩段落,真正的写作养分来自对优质文本的深度解构而非整体复制。 写作本质是思维的外化过程。呵护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等,鼓励学生记录生活的真实片段,远比背诵他人的故事更能叩击心灵。就像种子需要合适的土壤而非现成的花朵,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在于提供观察的方法、思考的工具和表达的自由。 教育是慢的艺术,写作亦然。唯有让文字回归思维的本真,让写作成为心灵的独舞,方能培育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之花。真实地写,写多了自然就会写了。真的! 
- End - 来源:中原名师余东芳初中语文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