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25|回复: 0

教育就是,让孩子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3 17: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早上重新翻看了王开岭先生的文章《精神明亮的人》。
文章一开篇写到,
19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
以面壁写作为志的大文豪福楼拜写信给他的女友,自己拼命工作,不接来访,不看报纸,却每天按时看日出。
跟福楼拜相比,我们对大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大多数人身不由己,常常在高楼大厦间奔波,在繁华喧嚣中迷失,在功名利禄里徘徊。
但是,也得知道,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物质的追求上。
丰子恺先生曾提出过“人生三层楼”的教育思想: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马斯洛对人的需要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人类需要五层次理论。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可以看出,不管是丰子恺先生的人生三层楼,还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生活需求只是基本需求。
教育就是,不能只培养孩子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要培养孩子追求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离不开大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心灵的栖息地,是生命最初的摇篮,也是灵魂永恒的滋养源泉。
我出身农村,小时候长在大山的怀抱里。早上一醒来,就能聆听枝头鸟儿的歌唱和对面溪流的潺潺。
出了院子,穿过竹林,站在草地上,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就能看到圆圆的红日从东边山头缓缓探出头,金色的阳光渐渐铺满青色的远山,继而洒在树顶上,房顶上,牛身上,人身上,既而整个山村都变成了暖暖的金色。
不必说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孩子其实是天生和大自然亲切融合的。
当孩子奔跑在草地上,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那是大自然在轻吻他们的纯真;
当他们仰望星空,被浩瀚宇宙震撼,那是对未知世界敬畏之心的萌芽。
在山林中聆听蝉儿的鸣叫,在溪边观察鱼儿的嬉戏,他们能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和谐。
大自然教会孩子用眼睛去发现美,用耳朵去聆听生命的旋律,用心灵去感受万物的灵动。
这种与自然的连接,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而多彩,远离了世俗的浮躁与喧嚣。


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离不开阅读
倡导新教育思想的朱永新先生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宝藏。
当孩子翻开一本书,他们便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旅程。
在童话的世界里,他们能与善良的小精灵为伴,与勇敢的王子公主一起战胜邪恶;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能目睹王朝的兴衰,领悟伟人的智慧与抉择;
在哲学的星空下,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世界的本源。
……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精神得到滋养,视野得到拓展,思维得到启迪。
阅读,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让那束精神之光愈发闪耀。


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内心必定纯净
明代李贽《童心说》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孩子是天生具备童心、真心的人。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保持内心的纯净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内心纯净的孩子,有着清澈的眼睛,他们看待世界没有偏见,充满善意。
他们对每一个生命都怀有尊重,对每一份情感都懂得珍惜。
这种纯净不是幼稚,而是经历世事仍能坚守初心的纯真。
他们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不被虚荣嫉妒所侵蚀,在精神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教育要引导孩子不忘初心,守护这份纯净,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


有人说: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物质与精神是人类生活的两个重要层面。物质是人们生存的基础,而精神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在物质与精神并重的情况下,人类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让我们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引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沉浸于阅读,守护内心的纯净,使他们成为精神明亮的人。
因为只有精神明亮,他们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真正实现教育赋予生命的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12-22 10:51 , Processed in 1.20887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