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79|回复: 0

学生用“栓”字组词,组出“栓Q”?官方出手整治网络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8 09: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用“栓”字组词
小学生竟组出了“栓Q”?
据长江日报消息
为引导孩子规范书写词汇
多所小学的语文教师
推出了网络用语“禁用令”


学生在组词时组了“栓Q”一词。受访者供图

“芭比Q了,这下我们都玩完”,10月20日,武汉市一小学语文教师周果(化名)在批改学生小朗(化名)的作文时,看到这句话,既生气又无奈。周果叫来小朗询问情况,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表示:同学们交流时经常这样说。

当天,周果就将禁用的网络用语范围告知学生,并坚持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对禁用词进行批注。


小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完了芭比Q了”。受访者供图

“用‘栓’字组成,学生竟然组出了‘栓Q’!”另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李萌(化名)说,平时常听孩子们对话时用“栓Q”,没想到他们会这样“活用”这个词。目前,她仅允许学生在作业中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能查到的词汇。

梳理发现,语文教师禁用的网络用语多为以下几类:

  • 中英文混合的网络流行语,如:“芭比Q了”“栓Q”“city不city”;
  • 首字母缩写组成的词汇,如:“YYDS”(代指“永远的神”)、“XSWL”(代指“笑死我了”)、“KDL”(代指“磕到了”);
  • 粗俗、谐音词汇,如:“懵逼”“嘎了”“鸡哔你”;
  • 表意不明的词汇,如:“爷青回”“碰瓷”“我勒个豆”“显眼包”;



不少初高中语文教学受影响,大学教授这样说

据了解,不少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也受到了网络用语的影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宝俊认为,学生长期随意使用网络用语,会对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加以制止是对的。同时,他认为,诸如“打卡”“学霸”等网络用语,经广泛使用后进入了全民语言体系,甚至被写进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新生词汇。“新生词汇是语言活力的一种体现,学生可以适当使用。”

2023年12月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2%。



光明日报发表评论称,人们的担忧在于,网络流行语是泥沙俱下的。一些网络流行语,包含着不规范,甚至是不健康的表达,会对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判断力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样的担忧是有必要的,我们虽然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但应该在校园环境的表达中,更谨慎一些、更敏感一些。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整治网络黑话烂梗

10月11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10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其中提到,引导师生在正式写作和公共场合中避免不当使用“谐音字”。

→教育部发文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



对此你怎么看?
来评论区说说吧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赵浩男

来源 | 微言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3 17:07 , Processed in 1.2420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