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干扰信号,认清当下楼市几个现实: 1、上海综合生育率0.7,全球城市倒数第二。只要房价飙涨,超出承受范围,大家就是不生孩子。 2、无论房屋销售多么热闹,开发商就是不拿地。 3、全国所有房屋完成“数字化”,开征房产税条件完全成熟,随时可以开征。 4、全国6亿栋房屋,房子如葱时代到来,关键是分配不均。 5、楼市政策基调仍然是,房住不炒;房子是消费,不是投资。剥离金融属性,剥离教育属性,仍然是大趋势。 接下来,具体展开这5部分内容。 1、为了防止大家忘记房价飙涨的痛苦,先看一下上海生育率:上海综合生育率0.7,全球城市倒数第二。 2月20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官网上发布了《上海市2022年度人口监测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全市总和生育率为0.7。平均初育年龄为30.36岁,平均生育年龄为31.18岁。 对比一下,日本东京2021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09,日本全国为1.3;新加坡2021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12;韩国首尔2021年生育率0.63。 上海生育率位居全球主要城市中倒数第二。 房价飙涨最夸张的时期就是,2016年,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集体飙涨! 中国新生儿出生率,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断崖式下滑的。 无论怎么狡辩,只要房价飙涨,超出承受范围,大家就是不生孩子。 2、无论房屋销售多么热闹,开发商就是不拿地。 北京、深圳、重庆、佛山等几个城市房屋销售开始回暖,但是开发商仍然非常保守,无论怎么诱惑,无论销售看起来多好,就是不拿地。 春节前,房地产销售就开始回暖了,但是土地市场仍然冷清。 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数据显示,2023年1月,全国土地市场供应44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供地节奏变缓。1月份,全国土地成交总价仅为730亿元,2016年以来首度跌破千亿元。 受此影响,1月份,全国土地市场成交规模降至历史低位,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总成交建筑面积为36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超过五成,较2022年春节当月下跌15%,环比跌幅接近九成。而全国宅地成交规模大幅回落,创三年新低。 春节后,房地产销售延续热度,土地市场还是没回暖。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的数据,兔年第一个土地出让周,全国共出让了66宗地,成交金额超1亿元,仅16宗地产生溢价,其中有14宗在北京、杭州、常州、温州这四个一二线城市。50宗地为底价成交,占比76%。 拿地的房企中,差不多一半是城投公司托底,接下来是央国企接盘支持,但是民营房企仍然十分谨慎。 所以,你是跟风民众买房,还是跟着开发商的节奏,让子弹再飞一会? 3、全国所有房屋完全数字化,开征房产税条件完全成熟。 2月15日,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透露,住建部历时3年,动用500万人,覆盖了中国100%所有城市,100%所有自然村落,彻底摸清了全国房屋建筑的“家底”,并给它们颁发了“数字身份证”。 再看一个信息,2018年6月1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称,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我国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全面运行阶段。 这意味着,通过身份证号码就能把你名下的房屋具体信息全部找出来,包括位置(可以呈现在地图上)、房龄、外观、格局、周围邻里信息等等,并且可以实时更新。 以前征房产税的一个原因是,不划算。税务部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征收过来的房产税,还不够支付这些人员的成本。 现在,全面开征房产税的技术性条件已经完全成熟,随时可以开征。 4、全国6亿栋房屋 房子过剩时代 关键是分配不均! 2月15日,住建部还透露: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以及80多万处市政设施数据。其中甘肃为全省房屋建筑及市政设施办理了“身份证”,共调查房屋建筑1580.87万栋。 住建部的用词是,栋,不是套,也不是间。 住建部并没有公布更详细的数据,这导致很多人困惑,一栋房等于多少套房子,10套还是100套? 我们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模糊用法。有房产证的城市房屋按“套数”统计,广大农村地区的房屋按“栋”统计,农村和城市数据加起来就是这个数。 也就是说,住建部公布的6亿“栋”房屋,可以约等于6亿“套”房屋。 再看一下其他机构公布的数据,可以佐证这个推断。 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家庭户住宅建筑总面积约542亿平方米,其中,城市185亿平方米,镇124亿平方米,农村233亿平方米。 按照每套房屋100平米计算,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得出:全国房屋共5.4亿套,其中城镇房屋3亿套,农村房屋2.3亿套。 人口普查数据得出的5.4亿套,跟住建部摸底的6亿栋,在数量级上是一个级别,所以单位应该是一致的。 根据统计局调查数据,2019年,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9.8平方米,乘以城镇人口约8.8亿,城镇住宅总面积约350亿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8.9平方米,人口5.2亿,住宅总面积254亿平方米。加上城镇的面积,全国住宅建筑总面积约604亿平方米。 按照每套房屋100平米计算,全国房屋总计6亿套,其中城市房屋3.5亿套,农村房屋2.5亿套。 所以,住建部公布的6亿栋,跟依据统计局调查数据计算的6亿套相一致,因此住建部用的单位“栋”其实就是“套”。 根据房地产和建筑业竣工面积计算,从2004年至2010年,按照房地产口径,我国累计竣工住宅面积106亿平方米,年均竣工15亿平方米;2011至2020年,按照建筑业口径,累计竣工264亿平方米,年均竣工26亿平方米;两者合计,17年间,总共竣工371亿平方米,平均每年竣工22亿平方米。 按照每套房屋100平米计算,17年间城镇房屋共累计建成3.7亿套。农村房屋建成数量无法统计进入建筑业面积,因此无法计算。 通过这些统计数据佐证,全国房屋数据基本上清晰了:全国房屋大约6亿套,其中城市3.7亿套,农村2.3亿套。 那么,房子是多还是少? 农村房子不用说,肯定是严重过剩。城市的房子呢?总体上也过剩,平均每户1.1套房子。 分线看,当前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26.4、34.6、37平方米,平均每户0.97、1.08、1.12套房子。 也就是说,除了四个一线城市外,其余所有城市的房子都过剩。 目前,全国房屋每年竣工大约11亿平米,相当于1100万套,房子仍然在大规模供给。 既然房子过剩,为啥还总觉得房子不够住呢?分配不均。 当前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的不平衡程度较为严重,最低20%的城镇家庭户拥有约6%的住房,而最高20%的家庭户拥有约40%的住房。 所以,如果非要买房,就去一线城市买,安全系数最高。 5、政策总基调没变:房住不炒;房子是消费,不是投资。 别看现在出台了很多房地产刺激政策,但是高规格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仍然是:房住不炒;房子是消费,不是投资。 比如,前几日,求是文章对房地产的描述,先是强调房地产的重大影响,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再强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最后总结强调房住不炒。 再比如,《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表示,要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 查看近期所有政策语言,都把买房都归为“消费”,而不是“投资”。 这说明,房地产去金融化,仍然是大趋势,并没有改变。 另外,我们再看一下全国学区房改革,无论是多校划片、教师轮岗、还是租售同权等等动作,也都意味着,房地产去附加价值是大趋势,并没有改变。 意思就是,别被眼前的噪音干扰了,长远来看,剥离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属性,仍然是大趋势;剥离房地产上的教育属性,趋势也为改变。 概括起来就是,剥离房地产金融属性和教育属性是崇高理想,而刺激楼市托底经济只是眼前的苟且。 (来源:今日头条 资本时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