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10|回复: 0

“疫”无反顾,请党放心 ——固始县人民医院CT技师夏云龙的援“沪”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4 09: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来源:固始县人民医院



刚刚新婚一个月的我,自4月9日接到医院紧急支援上海的通知后,心情就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组织派我参加援“沪”行动,我深感肩负责任重大,更倍觉使命光荣。




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医院经过全面综合考虑后,选派有二十多年党龄的司机班班长张勇,驾驶经验丰富的赵晓军,和年纪虽不大但是CT操作技术熟练的我,我们三人参加了此次援“沪”行动。


4月10日 向目的地出发



带着领导的嘱咐、家人的牵挂、朋友的关心,更带着中华几千年传承的“家国有难,理当义不容辞”的精神,第二天清晨(4月10日),张勇队长带领着我们踏上了紧急驰援上海的征途……





警车开道,同事祝福,领导送行,路上的行人与车辆看到我们都伸出了大拇指,使我们感到心潮澎湃,感觉肩上的任务又重了许多,张勇队长说“家乡父老这样热情,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失望,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辜负所有人对我们的期望,也不要辜负自己。”一路上,我们三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在进入安徽境内后,车辆已经较为稀少,等我们进入江苏境内,发现高速公路上车辆寥寥无几 ,服务区全部关闭,因为开着移动检测车,中途我们需要下车加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是支援上海的车,才允许我们进入,但是依旧不允许下车,一切均在车内进行,钥匙给到“大白”后对其消毒,然后才开始加油。不允许开窗,连付钱都只是过来隔床扫码。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其余车辆的驾驶室两边都贴上了禁止下车的封条,这时我们第一次感觉到了情况可能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一路走来我们的心情却愈发的沉重。


下午,我们进入了上海境内,路上没有车辆,我们车队独自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赵晓军老师说,“去年我们来出任务的时候不是这样,当时我们还在堵车”。


一路上除了下高速的路口一辆辆资源运输车等待核酸检测依次入沪,排起了长龙以外,我们好像真的没有遇到一辆车,我们第二次感觉到了上海的情况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凭借着张勇队长和赵晓军副队长的精湛的开车技术,我们于下午5点左右抵达上海,进入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我们所有人都傻眼了,往常嘈杂的街道,热闹的广场,川流不息的马路空无一人,除了每个十字路口下都站了一个“大白”以外,就只剩一辆辆救护车拉着刺耳的警报声响彻整个城市。


带着沉重的心情,我们于晚上6点抵达了目的地,一路上由于中途无法下车,我们终于在天快黑的时候吃到了今天的第二顿饭(晚饭午饭二合一)。接下来就开始分配任务,静安,浦东,宝山,崇明,闵行五个重灾区交由我们来分配,在了解了情况后,张勇队长主动提出,由我们去浦东区——一个一天爆发2000多人的重灾区。我深知,这个选择是我们作为一名固始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带头冲锋,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和气魄。




随即,我们便开车去往浦东,途经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浦东方舱医院,一个可以容纳3000人的方舱医院。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便紧急开始整理线路,安装电缆,调试机器等车辆完全整理完毕,投入使用时,已经半夜12点多。辛苦了一天,大家都很疲惫,我们几人回到宾馆休息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战斗。


4月12日 冒雨调试机器整理物资

休整一天,4月12日,接上海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因当前疫情形势严峻,静安区建立两家方舱医院,需要移动CT支援,随即我们一队三人急忙起身,赶赴静安区其中一家定点收治医院——上海市公惠医院。




这是一家以康复治疗为主的二级医院,目前属上海仁济医院接管,临时收到命令,因目前疫情情况紧急,故将其改造为方舱医院。但上海的天气好像不太友好,因为今天有暴雨,而且面临着第二天晚上就需要紧急收治360名新冠患者,所有人都忙得如火如荼,使我们深深感触到这一次责任重大。




我们白天停好车辆,整理线路,因线路连接处在病房内侧,困难重重,张勇与赵晓军两位同志,冒着大雨,整理安装电缆,调试机器,等机器可以正常运转后,又随即整理车内物资。




全部忙完已经夜晚11点多,看到整个附近空无人烟,唯独医院灯火通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忙的不可开交,张勇队长带领我们主动开始帮助医护人员搬运防护物资,等全部忙完结束,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宾馆,相互说了声加油,便又沉沉的睡下了。



4月13日 进方舱前扎实做好培训


4月13日,接到通知,因为医院夜晚开始接收病人,所以需要我提前到岗,并参加院前培训。收拾完行李和张勇队长,赵晓军老师告别之际,他们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一定不要粗心,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心里格外感动,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给团队丢脸。大家一起把我送到楼下,看着我坐上了车。





怀着紧张的心情,我来到了上海公惠医院,看着这个我需要在接下来一直奋战的地方,心中充满了期待。影像科主任孟伟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并妥善安排我的衣食住行与工作时间,交代工作流程,因为上海全面封城,其所属科室大多数人员均被隔离在家,还余两人一人在舱内工作,一人在负责核酸采集,需要我这名放射技师承担所有的CT操作工作,我当即没有犹豫,表示服从一切安排。





24小时待命,除了每天6个小时的正常工作以外,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到岗开始工作 。因为移动CT范围在方舱内,按照上海疫情防控条例,我进舱后属于密接人员,所以给我安排了单独的房间,每天会有班车统一接送,来回均不可接触他人。所以接下来面临的就是严格的院感制度与培训,因为是三级防护,纵使在医院院感的严格要求下有一定的功底,依旧培训训练了5个小时,到全部合格以后,便开始迎接到上海以后的第一批患者360人。


4月21日 十余天来的收获感动



来此工作已经十余天了,生疏的环境已经渐渐习惯。习惯了院长和主任打电话来的问候与关怀;习惯了张勇队长和赵晓军老师日复一日的关心,也习惯了家人每天打电话在我耳边的“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啊”,“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出门这么久,比结婚的时间还要久呢,上海疫情结束就赶紧回来吧”的唠叨。





习惯了穿着“大白”汗流浃背的忙前忙后;习惯了进舱前大家互相检查并相互鼓励;习惯了每天面对四五百人的新冠患者不同的支持与感谢;习惯了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经常会有突如其来的救治工作令我疲惫不堪,只想踏踏实实的睡一觉 ,但是每每顺利完成救治任务我的心里就会暖暖的。





因当地养老院出现大量新冠患者,而上海公惠医院目前条件较好,设备较为齐全,所以于15日晚由上级安排,公惠医院接管120名老年患者,年龄最小的74岁,年龄最大的老奶奶已经101岁高龄,这次任务使得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





17日当天,因老年患者基础病较多,在患有新冠肺炎的情况下病情加重,当天安排了20余个急诊CT,很多患者根本无法站立与行走,只能我和几个医护人员将其抬到检查床上,做完检查后再送回病房,继续开始帮助下一位患者,从早上7点开始到下午1点,所有患者检查才算全部完成,消杀完成后便匆匆回到宾馆休息。





18日,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听到昨天做的患者目前情况良好,开心的回到房间,多喝了一杯牛奶准备早早入睡庆祝一下,晚上10点多,接到紧急通知,有一位91岁的老人上厕所时不慎摔倒,需要检查,我立马跑了过去,换上隔离衣,穿上防护服,赶忙开始工作,结果因年龄较大,骨质疏松,诊断为腰椎第三椎体骨折。对于这个时候的她,无疑是雪上加霜,帮着其他医护人员将其安顿好后,我才回到房间。

/

/






20日凌晨1点,还在梦乡的我接到电话,一位96岁的老奶奶突发坠床后情绪失控烦躁,怀疑脑出血,需要紧急检查,我起身顾不得洗漱,急忙赶了过去,但是老人做检查时极不配合,最后没有办法,我和家属到其身边安抚许久后,才勉强同意继续检查,索性在扫描三次以后,基本可以排除脑出血,心里便松了一口气,送其回到病房,做好车辆消杀工作后,便走出舱内。





因近距离接触患者,出舱需要消杀人员专门进行全身消毒,等到房间,洗完衣服洗完澡以后,已经3点多了。





21日,今天是平静的一天,看着数据逐渐下降,由刚来的时候每天确诊加无症状患者3万多人,到现在逐步跌落到不到2万人,心情大好。





有希望总是好的。但这些天,我时刻也被感动包围着。看到多年卧床不起的老人给我竖起大拇指,我收获了感动;看到司机师傅每次接送我们动情地为我们放歌,我收获了快乐;看到失去亲人的志愿者含泪说谢谢,我收获了坚强;当看到有河南老乡说加油!辛苦了!我收获了鼓励;读了治愈患者发自肺腑的感谢信,我收获了感恩。


相互奉献、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理解,相互感恩。


我想说,“疫”无反顾,请党放心!


我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15 17:20 , Processed in 1.3024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