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12|回复: 0

你的耳朵是否健康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4 17: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来源:智慧光医
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爱耳日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爱耳日”来临之际,光山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将开展爱耳护耳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为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员普及听力健康科学知识;同时有郑大一附院耳科专家免费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设计治疗方案;免费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听力检查(电耳镜检查、耳内镜检查、声导抗、纯音听阈测定)
活动时间:2022年3月3日 14:30-17:30
活动地址:光山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楼11楼耳鼻咽喉科
咨询电话:0376-8893583


测测你的听力

下面的10条测试中,假如你有一条或几条符合,证明你的听力有所下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好听力。

1.电话中与别人交流比较困难。

2.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困难。

3.只有面对讲话人时,才能理解清楚意思。

4.觉得人们说话的声音都偏轻或有些含糊不清。

5.有时候听不清一句话里的某几个字,经常要别人重复。

6.需要将电视音量调大到别人都嫌吵。

7.发现自己并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

8.参加会议、在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时觉得交流困难。

9.除非距离很近,否则不能听到电话声、门铃声。

10.感到头颅里有声音,如嗡嗡声或铃声(耳鸣)。



损伤听力的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
每位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听力变化轨迹,是由遗传特征塑造的,并在其一生中受到生物、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双向影响。负面影响因素(致病性)包括与出生相关的不良事件、耳部感染、病毒感染、噪声暴露、耳毒性药物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正面影响因素(保护性)包括良好的耳部卫生、避免不良噪声暴露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许多致病因素可以通过防控而得以避免(图1)。

图1 听力保健覆盖全生命周期(图片来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噪声污染亟待重视

噪声污染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流——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可能导致智力发育异常、学习障碍、性格异常等;对成年人来说,高血压、睡眠障碍、慢性头痛、抑郁等慢性疾病也和可能噪声有关;对老年人来说,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害能持续累积,转变成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也能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世界听力报告》亦明确了“噪声暴露”是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三大危险因素。
如何防治噪声污染?在法律层面,我国将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相比,新法扩大了适用范围,将工业噪声扩展到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噪声;增加对城市轨道交通、机动车“炸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饲养宠物、餐饮等噪声扰民行为的管控。在个人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来减少噪声暴露,保护听力。

(1)保持低音量。安全音量水平应低于85分贝,超过85分贝的音量会造成耳朵听觉神经的损害。

(2)避开巨大声响或戴耳塞。在噪声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或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正确使用耳塞,可将噪音接触降低5~45分贝。

(3)使用适配的耳机。选择合适的耳机,可让使用者用较低的音量就能听清。经常在火车或飞机上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人应考虑使用降噪耳机。

(4)使用耳机应遵循60-60原则。即一次使用耳机的时长不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据统计,地铁及公交车的背景噪声达70分贝。在嘈杂环境下,人们会不自觉地提高耳机音量,对听力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在公交车、地铁及其他嘈杂环境中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

(5)让耳朵休息一会儿。去声音嘈杂的场所时,时不时地到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儿,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让听觉器官得到休息。

(6)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打电话时),或者在其他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应当考虑听力受损,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15 00:35 , Processed in 1.2538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