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固始人民医院 一、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三九"即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逢壬日算起(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 。 在这段时间,人们的身体虚弱、易生病,尤其需要注意保养身体。据数据统计,每年12月至次年2月,老人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全年平均数高出4倍。 
二、三九天应该要小心哪些疾病来袭? 1.血管变脆:警惕心脑血管病 天气突然变得寒冷,人的血压波动变大,心脏、血管的负担增加,脑出血、脑血管爆裂都易出现。 此外,受冷空气刺激,心血管病人的冠状动脉容易收缩、痉挛,同时寒冷会增加心脏工作负荷,发生供血不足,出现栓塞。 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本身比年轻人差,甚至还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问题,出现意外的几率更高。 2.关节疼痛:诱发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有研究发现,空气湿度和气温变化与关节疼痛有关,突然降温容易诱发关节疼痛。 对于老人以及原本就有骨病的人来说,寒冷易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关节疼痛,使骨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复发。 3.肠胃受刺激:消化系统更弱 寒冷的天气对肠胃会造成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但人的消化功能变弱、新陈代谢变慢,自然增加了肠胃的负担。此时,肠胃的抗病能力差,如果还吃一些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引发胃肠道疾病。 4.肺喜润恶燥:呼吸道疾病高发 由于冬季的风寒、燥气,一不小心就会“溜进”我们的身体里,导致肺功能失调。加之,冷空气会降低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细菌便乘虚而入。老人、小孩或体质较差者的免疫力低下,一不注意,便出现咳嗽、感冒,而一次普通感冒或病毒性感冒都可能转变为肺炎。 5.四肢僵硬、畏寒:小心冻疮 局部的皮肤出现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即冻疮,而寒冷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而年轻人更易长冻疮。天气变冷,人的活动变少,四肢血液循环变慢,加上不注意保暖,受到寒冷刺激后,皮下小血管收缩反应相对强烈,出现血液瘀滞,便引发冻疮。 三、对于上述因寒致病又该怎么调理,才能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减少病痛? 古书记载“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趁这个时机,祛除寒邪,改善体质,可以很好地防病治病。 1. 微针调节六脉平衡:通过脉法辨气机,微针调气机,气机顺畅,六脉平和,病无丛生。 
2. 穴位埋线:辨证论治,准确选穴,通过可吸药线的长效温和刺激,达远期疗效。 
3. 三九穴位敷贴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妇产科的产后头痛、坐月伤风、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等以及一些风寒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同时对亚健康调理有很好的效果,如免疫功能低下、体虚易感、肥胖等。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三九调理时间:一九:2021.12.21; 二九:2021.12.31; 三九:2022.01.13 调理地址:固始县人民医院临街门诊18号康复医学科。 联系人:李广军-康复医学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