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52|回复: 0

潢川县2021年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及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0 10: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进入7月份以来,我县降雨普遍较多,水稻长势整体较好。目前除再生稻外,大部分水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正是水稻生产的关键时期。7-9月我县天气复杂多变,极端天气多发,自然灾害偏多。针对当前气候特点,要加强全县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促进平衡生长,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洪涝等自然灾害,全力夺取水稻丰产丰收。
        一、田间管理
        (一)因苗追肥。当前水稻可根据生育进度进行补肥,对于孕穗期水稻要追施一次氮肥,轻露后追施尿素3-5公斤/亩;对于底肥不足的麦茬旱稻每亩可追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3-5公斤。后期看苗补施粒肥,一般亩施尿素1—2公斤或喷施叶面肥,增强后期叶片光合能力,促进籽粒灌浆,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粒重。积极推广化肥深施,提高化肥利用率。
        (二)强化水分管理。当前及接下来一段时期,一定要注意水稻水层管理,全面清理排灌沟渠,及时开沟排水露田,确保雨后能及时排清田间渍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水稻根健秆壮。对于受淹后的水稻,由于水稻植株受淹后,黑根增多、根系活力下降,应以增加田间土壤透气性、改善根际环境为重点,尽快恢复水稻植株生机。同时要注意,受淹后的水稻田,在高温(35℃以上)晴天时不能立马排干水,白天应保持足够的水层以防萎蔫枯苗。
        (三)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受涝灾水稻,由于植株叶片受损,易遭受病菌感染,导致病虫害加重发生。各乡镇要做好以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等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控,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有效减轻水稻病虫害损失。主要防控措施:一是防治稻瘟病。每亩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稻瘟灵乳油100克兑水45-60公斤喷雾;二是防治稻曲病。每亩可选用3%井冈霉素水剂250-300克,或30%甲环唑乳油20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时间为水稻孕穗后期到破口期。三是防治二化螟。每亩用1.9%甲维盐微乳剂50毫升或10%阿维.氟酰胺30毫升或20%三唑磷乳剂100-120毫升或5%氟虫腈悬浮剂3-40毫升,兑水45-50公斤喷雾,防治时间内要留水深(3-5cm)5-7天。
        (四)适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水稻收获期间易遭遇连续阴雨,穗发芽风险高。要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适时抢晴收获。水稻一般在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时收获,提倡集中烘干,避免霉变。
        二、防灾减灾
        目前正值极端天气高发期,洪涝、风雹、高温热害等灾害较多,各乡镇要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
        (一)涝灾。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县7-8月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还可能发生较强洪涝灾害,造成农田大量积水。对此,要及时清理沟渠,抢排明水,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通透性,防止旱地渍害和水稻长时间淹水发生。
        (二)高温热害。在持续高温(35℃以上)天气发生时,各乡镇要指导农民要及时对水稻田进行灌水,以水调温,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肥或喷施宝等叶面肥,增强水稻植株抗性,减轻高温影响。
        (三)倒伏。水稻倒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根倒,是由于根系发育不良扎根浅而不稳,缺乏支持力,稍受风雨侵袭就发生平地倒伏;另一种为茎倒,是由于茎秆不壮,负担不起上部重量,因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造成水稻倒伏的原因:一是植株高大,茎秆细弱,成熟时支撑能力弱而倒伏。二是晒田不够,根系活力差,泥巴松软而头重脚轻倒伏。三是氮肥施用过重,施用过迟,贪青,抗性降低而倒伏。四是不良气候条件如大风暴雨,吹倒稻秧,层层叠压而倒伏。防止水稻倒伏措施:一是选种矮秆、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的品种。二是根据不同品种,掌握不同规律,科学施肥,增强植株抗倒性。生产上不偏施氮肥,不过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生长健康。施用硅肥,提高表皮细胞硅质化程度,茎秆韧性弹性好。三是及时晒田,增强土壤通透性,促发新根,增强后期根系活力。
        潢川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9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11-10 15:01 , Processed in 1.4332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