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在这个草木繁茂的季节,信阳市第三小学继续开展“二十四节气项目课程,在夏至时节,让我们跟随一(6)班小朋友的脚步走进大自然,感悟节气变化。 


Enjoy the Summer 夏 至 の 风 俗 



在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围绕着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风俗,夏至也不例外。“夏至”也称为“夏节”、“夏至节”。夏至时值农作物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古籍中所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此外还有消夏避伏、夏至面。就带有浓郁的夏至节特色。




夏至│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 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021 06·21 夏至节气 

为了近距离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感受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海燕队的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明港镇段湾小学。 在校长耐心而又细致的讲解下,了解了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 


夏至习俗 



夏至│消夏避伏 

夏至日,自己亲手制作折扇,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消,消受也,炎炎烈日中透出种闲适和惬意。夏至之后,天气进入最炎热的季节,古人称之为伏日”,今人称之为“三伏”。 
2021 06·21 夏至节气 

古人对“伏”的界定是:以夏至“为起点,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各十天,叫做“三伏天”,时间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因此,从夏至开始,“消夏避伏”的风气就逐渐兴起了。 为此,我们举行了“夏至”主题的多彩课堂,由刘钰彤妈妈执教,带领小朋友们在团扇上绘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水墨图。 小朋友们学习得非常认真,都希望能够把自己最好的作品送给最好的朋友,更期待自己的礼物能为心爱的朋友增添一份夏日的清凉!




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按照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谢明辰小朋友在奶奶的帮助下,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手擀面,不仅感受了中国传统的节气文化,更品尝了自己劳动的果实,真是格外香甜! 

Enjoy the Summer 夏 至 . 观 荷 

夏至最美的景致,荷花当之无愧。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十里荷塘,碧水长天。 芙蓉仙子,仪态万千。 随波荡漾,飘飘欲仙。 
2021 06·21 夏至节气 


精英小队的小朋友们前往郝堂村观赏荷花,荷花摇曳着特有的风姿,傲立于世,婷婷玉立,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Enjoy the Summer 夏 至 . 至 趣 

夏至已至,正当盛夏 消暑的休闲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2021 06·21 夏至节气 

阳光队的小朋友们来到美丽乡村。在山与水之间手绘长卷,休闲娱乐。 多彩的颜色与浓烈的夏日交相辉映,山间的微风轻拂着小朋友们认真的脸,为他们带来阵阵清凉。 


夏至时节 

Enjoy the Summer 夏 至 送 清 凉 

浓浓绿豆汤,夏至送清凉。阳光队的小朋友们早上早早起床,来到四里棚社区,和爸爸妈妈一起给环卫工人送绿豆汤,馒头等吃食。“给,永远比拿快乐”,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们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 
2021 06·21 夏至节气 

Enjoy the Summer 夏 至 小 结 语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去经历,在节气课程中植入项目式学习有效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一个主题的研究也是一次心灵的融合,让我们共同经历、彼此滋养,让每一次学习都真实的发生。

蛙声阵阵,蝉鸣声声; 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 美好如夏日繁盛, 万般皆有可期! 夏至已至, 愿所有美好也如约而至! 
策划:陈 丹 文稿:王莉倩 图片:一(6)班 编辑:黄秋月 责编:李 英 审核:陈 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