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62|回复: 0

为什么“两会”上总有人为教师权益发声?看完这些我懂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0 15: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每年“两会”上
教师权益都是代表、委员们
关注的焦点之一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10个藏在教师生活中的细节
这些朴实平凡又温暖感人的故事
会告诉我们——
教师值得温柔以待!

一种师者本能



2018年6月11日17时45分,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门口,李芳老师随队护送学生出校门。17时50分许,一辆满载西瓜的三轮摩托车闯红灯向学生的队伍猛冲而来,她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学生们得救了,李芳老师却遭受严重撞击,最后因重度颅脑损伤致呼吸循环衰竭,不幸殉职,年仅49岁。


30年前,从信阳师范学校毕业的李芳老师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小学——董家河镇黄龙寺学校。这所山里的学校缺少教师,不通班车,甚至不通电,李芳老师一个人同时教了几个年级的多门课程。

1990年,她被调整到谢畈小学,依然不讲任何条件,直接就换了地方。直到2008年谢畈小学撤并,她才到了位于董家河镇上的绿之风希望小学,寒来暑往29年,她从未离开偏远的董家河,从未离开乡村小学讲台。



李芳舍己救学生的事迹一经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通知,号召向李芳同志学习。随后,李芳老师被追授一系列荣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教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最美教师特别奖。2021年,李芳被评为新世纪河南师德楷模特别致敬人物……

一根老扁担



“80后”的他接下老校长的老扁担,也接下了教育播火人的传承。一次次把书本挑进山,也挑起500多名山里娃的求学梦。这一挑就是20多年,而他始终如接过扁担时一样,执着又厚重。


他想为学校建食堂解决50多名寄宿生的生活问题,但是经费不足,没钱请炊事员。张玉滚就说服在外打工的妻子回来给学生做饭,妻子的中指和无名指还为此被机器轧碎,成了残疾。



他就是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

2018年9月,张玉滚被授予2018河南最美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2019年,他还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等;2019年4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1年被评为新世纪河南十大师德楷模……

一所办在家里的学校


曾经有10年,这里是家,也是教室

山雨把唯一的教室变成废墟,她拖着一条残腿在自己家里把校园重建。10年以家为校,20年以校为家,她用全部的心血和力量,保证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学生们亲切地叫她“妈妈”。




她是喝红旗渠水长大的女儿,她的大爱也正如红旗渠水一般无尽蔓延。她说:“我甘于清贫,但我不甘于家乡的贫困。”她坚信,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无数个贫困家庭的命运改变了,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她就是安阳市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小学教师王生英。

她是从河南走出的首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光荣成为奥运火炬手,登上国庆60周年观礼台,2021年被评为新世纪河南十大师德楷模……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版乡村女教师”。

一双贴满膏药的手





不久前,张桂梅在感动中国颁奖仪式上还能站着出席,如今她却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坐轮椅接受表彰。

在感动中国的节目现场,这样一双贴满膏药的手看哭了无数人。为了实现山里女孩教育平等的梦想,64岁乡村女教师、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顶着巨大的压力,长期高负荷工作,换来的是无数孩子有学上。对于自己的病情,她说:“拖成这样,我不后悔。”

12年间,张桂梅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她发过烧,摔断过肋骨,还曾昏迷过,但张桂梅觉得值。她无儿无女,却心系上千名孩子,用生命教书育人,让大山里的女孩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张张彩色教案



紫色的教案,代表的是学生们的易错知识点;黑色的教案,代表的是典型的例题;红色的教案,代表的是非常需要注意的易错细节;棕色的教案,代表的是活动设计……相信每位老师都有一本本这样的彩色教案。学生成绩的提升关键在课堂,而一堂课就这样在老师的一笔一划中生成。



河北衡水中学数学老师杨谢天的彩色教案精细地区分了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的重点难点,写下自己备课时的感受,详实的备课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时还用古诗批改作业,以无声的方式激励和鼓舞学生。

一声声嘘寒问暖



“吃早餐了吗?”“带伞了没?”“有车来了,大家注意往里面走一点。”乡村公路上,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龙场镇双山小学“90后”教师彭有兴有晨跑的习惯,每当他看到年纪小的孩子一个人走在路上,来往车辆多,很担心,所以萌生了护送学生上下学的想法。

每个工作日,彭有兴都会跑步到村口,沿途组织150余名学生排队上下学,每次接送里程8公里。在这条路上,他的声音不时在护送学生的队伍里响起,一边走一边和学生聊天、唱歌、背古诗,跑动着组织一批又一批学生安全前行。

一个不断升级的放大镜



作业本上的铅笔字,在放大镜下瞬间大了不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老师黄仁英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握笔,开始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6年。



一次视力检查,医生告诉黄仁英,双眼视神经萎缩只能通过吃药控制,她决定,“与其终日担心注定要到来的结局,不如跟时间来一场赛跑吧”。从此,备课、批改学生作业,她都与放大镜“并肩作战”,买的放大镜摔坏了,同是老师的儿子给她买了个“更高级”的带小灯的放大镜。

常常有人说她固执,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只是坚持着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只是太爱学生了……

一个让学生难忘的举动



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意外或许不可避免,但值得欣慰的是,身边总有一位老师默默给予温暖和力量。

2020年高考,广东省阳江市阳江一中出现的一个“最美背影”刷屏网络。一名考生因脚伤无法行走,一度产生放弃考试的想法,看上去瘦瘦的老师蔡小敏穿着高跟鞋,却一口气将考生背到了5楼考场。一路上,她都在鼓励这位同学,“尽量坚持考完这场考试,无论考试结果怎样你都是胜利的”。

蔡小敏一直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至今二十余载的从教之路,她言传与身教并重默默地践行着她的为师之道,在她看来,最大的幸福就是和学生们待在一起,感受他们丰盈的内心。

一个个扎实的脚印



云南省巍山县五印乡岩子脚小学覆盖25个自然村,受制于自然条件,网络条件和信息化设备相对落后,疫情期间无法达到线上教学的全覆盖。因为不想让孩子们就此耽误学习,全校13位老师便自发组织分组,给265名学生送教上门、送教入户。

翻山越岭迎难而上,乡村课堂“随地而建”,田间地头、村活动室,老师的身影随处出现,他们迈出的每一步,在学生教育成长的路上都算数。

一把自己用的戒尺



还记得这位“梅子老师”吗?“梅子老师”真名杜宣梅,是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小学的英语老师,负责教四年级五个班200多名学生。她因小时候得重病失去四肢,却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已13年。



她会随身携带一把用透明胶缠起的戒尺,上课时需要用双臂夹着戒尺,指黑板上的英语单词教学生们朗读。这也是杜宣梅上课时,除了书本教材以外必备的物品。这样的戒尺,杜宣梅已经用坏了两把。

因从小受到老师们的特殊照顾,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在杜宣梅心中扎下了根。如今,她用正能量感染着学生,孩子们的懂事,也让她倍感温暖。

看完这10位老师的故事
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为之动容
正是这样的师者
为党和国家
托起了未来与希望

一个尊重教师职业
维护教师尊严的民族
才是一个有未来、有希望的民族!
尊重教师职业
是尊重知识和文化的表现
  是对教育内在价值的肯定!

不止是“两会”期间
很多人时刻在关心着
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
我们坚信
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来源 | 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河南教师综合整理自教育时报、河南师德、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社、扬子晚报、四川在线。(声明:“信阳云”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8 00:55 , Processed in 1.6408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