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2|回复: 0

10年后房子是“黄金价”还是“白菜价”?李嘉诚王健林观点一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7 09: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一步的加深,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转移到城市,而能在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了这些人最大的目标。
  房子对于从农村刚刚进入城市的人来说确实重要,首先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会有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不用再看房东脸色,也可以尽情的对家里做各种装修和布置。其次,房子很多时候还和结婚、孩子的教育、城市的福利息息相关,没有房可能这些你都无法享受。最后,房子也是一种投资,房价不断上涨,有房的人的财富也会不断增加,而无房的因为房价的上涨,租房的成本在上涨,生活成本增加。
  房子对普通老百姓至关重要,同样房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样重要。一方面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投入,而政府的收入很多又依赖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所以房地产行业对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还关联着其他很多相关产业,例如建筑业、水泥业、钢筋业等等,所以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房地产行业。
  但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发展,其弊端也开始慢慢显露出来。首先房地产行业过度发展导致房价严重虚高,导致很多人为了买房不得不背负高额的房贷,生活压力倍增。其次,房地产行业就像一个资金黑洞,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造成其他行业被严重边缘化,进而造成经济体过于单一化,这不利于经济的长久发展。其实国家这几年的调控政策也在慢慢引导房地产行业走入正轨,“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去年9月份对房企们提出的三条红线,加上今年中国银行刚刚提出的“限贷令”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不让房地产行业过度发展走向歪路。
  那么未来10年,房子是“黄金价”还是“白菜价”?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1%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70%已经相差不远,所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发展到其天花板阶段。前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任何行业过度发展过后必定会迎来摧残,不要去妄想赚取最后一个铜板。从李嘉诚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行业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都会由盛向衰,没有长盛不衰的行业,房地产行业也是一样。无独有偶房产大佬王健林也曾说过:房地产行业不可能一直兴旺下去。由此可以看出两位大佬有着相同的观点,那就是房地产行业不可能一直长盛不衰。而且他们的行动也确实印证了他们所说的观点。早在2014年李嘉诚就已经退出了房地产行业,紧接着在2015年王建立也开始大量的出售万达旗下的房产,也慢慢退出了房地产行业。
  李嘉诚和王健林之所以这样预测未来楼市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01、我国房子已经严重过剩,根据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报告显示:我国的住房空置率平均值已经超过了20%,商品房更是高达26%。现如今过去了将近4年,开发商建设楼盘的速度并没有减慢,因此现在房子过剩的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02、我国新生儿出生率连年降低,人口数量接近峰值。房改专家任泽平曾经说过,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所以房子最终还是要依赖人口,但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人口预测来看,我国在2029年人口数量将会达到峰值14.47亿,而现在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4亿。另外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口老龄化开始越加的明显,而真正对购房有需求的年轻人却不断减少。
  03、人们投资房产也开始回归理性,对买房不再盲目狂热。过去房价持续大涨,所以买房成了普通老百姓最好的投资,但去年楼市遭遇疫情风波,加上各项政策的调控,房价基本保持在稳定状态。房价一旦稳定,就会导致再进行房产投资收益就可能越来低但风险越来越大,所以很投资者对投资房产变得的谨慎起来,不再像过去一样盲目买房投资。
  所以无论是从李嘉诚和王健林等两位大佬的观点来看,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不可能一直兴旺下去。但我们也不要认为房价会一下降下来,毕竟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来10年甚至几十年房地产行业依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即使我国未来会往经济多元化方面发展,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我国不可或缺的行业。所以未来10年我国的房价还是以稳为主,而且开始分区域的进行分化,一二线城市,黄金地段的房价依然会有升值空间,而一些资源枯竭,人口不断流失的城市房价会慢慢下跌。
  总总:综上所述,10年后房子是“黄金价”还是“白菜价”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未来很可能有的地方的房子是“黄金价”,有的地方的房子是“白菜价”。总体来说我国房价持续上涨普遍上涨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楼市分化是大势所趋势。你对未来楼市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今日头条 老王说楼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21 21:46 , Processed in 1.6346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