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海拔700多米,森林茂密,空气好,特别适合住居。 鸡公山四季分明,多花,多雾,所以又被称为“云中公园。 鸡公山有南北天街,万山峰中,隐隐约约藏着一百多幢石墙红瓦的别墅……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叶,鸡公山如同衡山七十二峰最后一峰岳麓山一样,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开始向世人展示出她那美丽而妩人的魅力。 鸡公山坐大别,望桐柏。并与秦岭终南,淮水浉河,鄂皖境内的大别山主脉一起,共同形成了中国南北气候地理分界线。 平汉铁路,官马驿道,雄关古镇……南下武汉,北达京畿。 鸡公山为江汉,浉淮水系源头之一,属于江淮流域。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形成锋面,聚集在鸡公山,形成丰沛的降水。 鸡公山地处北纬30度纬线上,这是地球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一条纬线。所以,鸡公山动植物繁多,种类齐全,森林覆盖率高。自古稻麦两熟,典型的“鱼米之乡”。与庐山,莫干山,北戴河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武汉虽被称为江城,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近代欧美诸国在武汉建立租界后,也想再寻找一个与庐山牯岭一样夏季乘凉度假的地方。于是,他们就发现了鸡公山。 首先发现鸡公山的是两位美国传教士,李立生和施道格。继而相续共有23个国家的洋人来鸡公山购地建房,修造别墅。 外国人来了,中国的那些达官贵人,封建军阀也纷纷登上鸡公山,抢得一杯美羹…… 一时间,鸡公山沸腾热闹了起来……一幢幢别墅洋房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耸立在鸡公山各个山峰岭丘之间,那石墙红瓦,掩映在绿树丛中,婉如一座俊美秀丽的山城。 那时,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钢筋水泥这些现代建筑材料。即使是在欧美洋人自己的母国,以及中国的上海,广州,香港,青岛,大连……西洋建筑也多采用拱券,梁柱结构,材料多以砖石木瓦。其式样多为“歌特式”“罗马式”等。 鸡公山当年也是这样。 鸡公山遍山都是石头和树木,这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当时的烧砖业还不很发达,鸡公山下人建房,也用土法烧制一些泥砖,但数量有限,那只是有钱人建“庄园”才用。穷苦人建房,大多是土坯,土板墙加茅草。 鸡公山上当年建别墅,除了石头,也用一些青砖和红砖,还有大量的红机瓦。而这些砖,瓦也多是从武汉等地,由火车运至鸡公山新店车站。然后再由挑山工挑运到鸡公山的。 初期也没有水泥。砌石砌砖都用石灰。石灰是柳林烧制的,然后运到新店,再由新店商人转卖给鸡公山的建筑商。 后来,洋人从武汉也运来一些“水泥”,用木桶装的。桶上印满洋文。木桶两头小,中间大。象皮鼓一样,也有点象法国的葡萄酒木桶。 听新店今年93岁的贺恩尚老人讲,水泥,中国人都叫它“洋灰”。看见外国货吗,中国人叫它们名字时,前面都加带一个“洋”字。如“洋钉,洋油,洋火,洋布……”等。 鸡公山当年石匠,砌匠,铁匠,木匠包括篾匠等都很吃香,供不应求。 鸡公山属花岗岩地貌,风化裸露在地面外的岩崖巨石很多。当年也没有用于开山炸石的炸药。有少许炸药,军阀也拿去制造枪炮火雷了。 开凿山石主要靠石匠。 石匠开山凿石,主要工具就是钢钎,铁锤和铁楔子。再大的石岩,他只要找好石头的纹路,用钢钎在石上凿一排钎眼,然后插上铁楔,再用大锤使力重锤,石岩就会按照纹路裂开,依次下去,石料就开出来了。 起初都为粗石坯料,然后石匠会再根据建筑设计要求,量好尺寸,规格,用墨斗弹好墨线,再细细打磨成各种石条,石柱,石墩……那些剩余石料就用于建筑地基的地下部分,规格的细石料就用于建筑的地上主体部分。 靳云鹗建颐楼(志气楼),石料都是在鸡公头(报晓峰)一侧“鸡公肚”处开采的。这“鸡公肚”处就是当年的一个主要“采石场”。但我也总认为鸡公山笼子口下“陡石崖”处,也是当年的一处采石场。没有详细考证,权做推测吧!不过,鸡公山当年肯定不止鸡公肚这一处采石场倒也是真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鸡公山下,地方上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在鸡公山车站东边,盘山公路等处,也开山炸石,炸出的花岗片石,经火车再又运往全国各地。那时共开出几个炸石“塘囗”,也就是“采石场”了。现在还留着时光的痕迹,象疮疤一样,刻印在鸡公山的胸脯上。 石匠采出打好石料后,就再由“力工”负责搬运了。当年鸡公山在山下周边招募了很多这样的“大力士”。如新店就有一位大力士叫余云化,他亲手打死过一只梅花豹。在建志气楼时,他每餐米饭要食三大海碗。别人二人,三四人抬的石条石柱,他一人就扛上去了。据贺恩尚介绍,这叫“身大力不亏,二人拱千斤”。这样的大力士还有黄塆的杨囗囗,刘囗囗…… 这些力工,除了搬运石料木料建筑材料外,砌匠砌墙时,还要负责把这些石料抬到石墙上,这种活吃力,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砌匠”,也叫“瓦匠”“泥瓦匠”,是专门负责砌墙的人工师傅。 鸡公山建筑,主要是砌石墙,与石头打交道。大家都知道,鸡公山建别墅,工艺质量要求很高。志气楼“垫锅铁片”的故事,大家就知道工程质量要求有多高。而且洋人建别墅,非常注意外观的美观和式样的讲究。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都要符合他们设计的要求,总之,每一幢别墅,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要求是一件极美的“艺术品”,要充分体现出主人的审美品味和艺术风格。所以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而不仅仅只是一件遮风避雨的房子。 砌匠多来自湖北大悟,三里城一带,这里的砌匠会砌石头,后来我们鸡公山新店这边的砌匠也学会了砌石的手艺,最具代表性的砌匠就是原藉三里城后移居新店街的贺玉圣老人,他曾参加过山上“志气楼”和“避暑山庄”的建造。很多他经手的建筑,现在都成了鸡公山国家级文物遗产了。 关于“石匠”“砌匠”“力工”这些鸡公山早期的建设者们,在易怀远当年“河南新店避暑山庄庚申记”中都有详细记述。 鸡公山如今成了一座石头山城:石头的别墅,石头的拱券廊柱,石头的台阶门窗,石头砌成的围墙护院,石头垒就的南北天街,石头铺成的路面……石头,石头,还是石头…… 鸡公山建筑,体现了工匠们高超的建筑艺术,他们不用水泥钢筋,依山据势而建,一楼一景,一楼一样……除鸡公山“姊妹楼”外,式样决不重复,让人赏心悦目。 鸡公山别墅都不高,一般连地下室基本都是一层至两层,或天花板或外加一个小阁楼。玲珑小巧,式样独特。而以“志气楼”为代表的中式别墅,也是中西合璧,大气壮重,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正儒雅,也融合了欧美现代建筑的美学观念及艺术特色。 中国的风景有许多同质的现象,这点,城市的现代建筑就不用说了,就连我国沿古运河两边的古镇水乡,象台儿庄,扬州,湖州,南浔,苏州,周庄,同里,绍兴,乌镇及南京的秦淮河……水景风光虽有不同,景有各异,但基本都是小桥流水,古香古色,形成“枕水人家”。大致的也有雷同的风格了。 欧美的古城也是这样,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北欧的庄园城堡等,也基本是歌特,古罗马,俄罗斯等风格的建筑物多。 而中国象鸡公山这样的山城,有洋有中,洋的有韵致,中的显格调……除了庐山外,这样中西结合的建筑群,还真的不多见。尤其象鸡公山的“志气楼”,北岗南岗,避暑山庄的别墅群,南北天街的石屋石板路,形成社区小镇,更是新鲜少见。 所以,鸡公山民清建筑,别墅花园显得更为难见和稀有。 现代人总喜欢读诗人海子的诗: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诗句激情奔放,令人神往。然而,海南的海景房价格昂贵不说,每天“碧海蓝天,涛声依旧”也让你够“浪漫”的。但是,买过住过海景房的人都知道,光那每天的海潮湿气就足够你心烦的。而海水湿气中含有大量的盐分,你的家俬家电……哈,这些就更令你心烦不止了。不然,海南三亚人为什么都住到海湾避风港处而不住在大海边呢? 生活与诗,浪漫与现实还是有一定距离的,鱼与熊掌也是不可兼得的。 当然了,人的生活方式各异,也是不能强求一致的。圣人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乐山乐水,就看自己的心境,适合自己就好! 但你如果在鸡公山买一幢别墅,群山环抱,四季花鲜,溪流潺潺,农舍田园,保证你也心旷神怡,“乐不思蜀”了。 悠悠岁月,斗转星移……这一山的石屋,和石屋外墙壁上的藤蔓,石级台径上的苍苔,已经成了鸡公山一串串悠远的故事,古苍静远…… 就象十九世纪俄罗斯森林中的小木屋一样,成为了一个鸡公山的象征,一个符号…… 我想,今后的岁月里,无论鸡公山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怎样的更移和变迁,而她的峻伟和美丽,她那一山石屋艺术的魅力是永远的,是别的什么东西都不可替代的。这点,我坚信不疑,因为,鸡公山是中国的唯一,也是世界的唯一! 因为,她是我心中的一间“书屋”,成为我的最爱了…… ——2021.1.19 庚子腊月初七 于穗樵斋 文/秋天樵夫 图/张卫东、甘振明、翟立新、聂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