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34|回复: 0

信阳小伙儿被同学要求来两句河南话,场面尴尬!为啥信阳人不擅长说河南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8 14: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国庆回家,我搭乘信阳光山老乡的顺风车从郑州一路南下。近400公里的距离,从烩面到大米,从胡辣汤到热干面,从“弄啥嘞”到“搞么斯(干什么)”。无论是方言上,还是饮食上,信阳人的归属感似乎与其他河南人有所不同。
信阳:我太“南”了
作为河南最南边的城市,信阳刚刚好坐落在秦岭淮河边上。流经信阳北部的淮河把信阳的南方“血统”安排地明明白白,而在大多数真正南方人眼里,来自大中原的信阳又显得不那么“南”。不南不北的信阳,似乎背上了过渡南北文化的地缘之命。


自信阳向北跨过淮河,就是中原腹地,向南越过大别山,便是江汉平原。过渡有过渡的尴尬,也有过渡的好处。作为河南的南大门,信阳三省通衢,东连安徽,南通湖北。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三种类型迥异的文化体系造就了信阳“豫风楚韵”的文化特色。
腔调:且蛮且侉
“讲两句河南话听听”,是大多在省外读书的河南人会被要求表演的保留节目,在南方上学时,我自然也未曾逃得过。而这样的要求,对学文科的我来说,无异于“做两道高数题试试”。
“弄啥嘞!”“中!”这样的河南话,几乎每个河南人都能说上几句,但是信阳人却不会说。所谓十里不同音,不仅信阳话与河南通行方言相差很大,信阳下属各县的方言也几乎与河南话不沾边。为啥信阳人不会说河南话?
据文献记载,明朝末年,高迎详、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等叛乱,攻陷了光州(信阳地区中东部)一带,当地百姓死散大半。后来移民进入,各地方言交融杂烩,共同发展了信阳话。根据《豫变计略》记载,信阳地区现居民大多是江西南昌、九江及闽、粤、赣交界处客家人的后裔。
于是信阳逐渐形成了以中原官话音韵特点为基础,通俗用词相结合的方言。而信阳下属各县的方言也充斥着交融特色,比如光山、罗山等地。

(图说:信阳市光山县紫水塔)


以光山为例,光山话既受河南方言的影响,同时更倾向于湖北地区方言特色,融会了鄂豫文化的特点,且蛮且侉。
光山话语速很快、发音短促,从听感上来说,如果河南话是字正腔圆、严肃谨慎的教导主任,那么信阳光山话就是有些吊儿郎当、不那么“正经”的痞学生。
饮食:偏爱米粮
河南人大都喜欢面食,而信阳人却偏爱大米,“不可一日无米”的饮食习惯与信阳的地势条件不无关系。信阳地区多低山丘陵,水系纵横密布,留给小麦的种植面积并不多,却给水稻的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与传统豫菜相比,信阳菜口味偏重、偏辣。在信阳,最受欢迎的面食不是烩面,而是热干面。与武汉热干面不同的是,信阳热干面没有那么“干”。从武汉传入信阳的热干面,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加入少许汤和豆芽、花生等小料后更符合信阳人的饮食习惯。在吃上面,信阳可谓是独树一帜的。
来源:河南商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12-28 09:04 , Processed in 1.16426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