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0|回复: 0

山水红城 茶韵飘香 ——新县茶产业发展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9 09: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繁花四月,草木葱茏。徜徉老区新县,一处处茶园铺满山峦,一芽芽嫩叶青翠欲滴,随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青山绿水间仿佛满溢着清幽茶香。一壶香茶、一道风景,八方来客在这里品味着最绿最美的山水滋味。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县的良好生态孕育独具特色的“新鲜茶”“健康茶”,茶产业也成为新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而今,30万亩生态茶园集群发展、茶旅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集群发展谱新篇
如何“做大、做优、做强”茶产业?新县突出政策支持、引导集群发展、打造产业品牌,持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政策加力,领航发展。该县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的意见》《关于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特色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等支持性文件。在省农科院编制的新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茶叶被确定为重点支持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县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特色农业发展专项基金,对茶叶等特色农业项目进行奖补。
抱团发展,互助共赢。该县引导河南草木人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2家茶叶种植加工企业成立新县老区农民茶叶种植加工企业联合体,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统一配置茶叶加工设备、茶园管理物资和茶叶制作标准等举措,提升联合体成员抗风险能力,实现茶产业增值、增效。
铸造品牌,行稳致远。产业良性发展需要龙头带动,更离不开品质保证。2019年,新林、草木人等3家茶企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新林、草木人、云山等茶叶基地通过有机茶认证。在第十五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与全国“华茗杯”2019绿茶、红茶产品质量推选评比活动中,新林玉露、草木人香山毛峰、皇坡老高山野茶等品牌频频斩获大奖,河南新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入选“2019中国茶叶百强企业”,成为老区茶产业的“金名片”。
茶旅融合绽芬芳
以茶为媒,以茶促旅。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新县不断开拓茶旅融合之路,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元增收。
走进八里畈镇江寨茶文化体验园,沿着蜿蜒于梯带茶园间的青石小径拾级而上,清风拂面,百鸟争鸣,在这里总能放空心灵、亲近自然。据江寨茶文化体验园负责人李东介绍,每逢周末这里游人如织,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新县不断推进茶文化的发掘、互联网的应用、乡村旅游的植入,将传统茶产业打造成“互联网+产业+文化+旅游”的新型业态。借助全域旅游发展东风,将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与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和古色乡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套种优质花卉果木、打通循环旅游步道、打造景观小品、融合特色文化等举措,建成江寨茶文化体验园、草木人旅游生态观光园、皇坡老茶业观光园、陈店云山茶场等一批集茶叶采摘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摄影采风于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
打造茶品牌,开发茶旅游,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全县茶产业生态观光园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茶叶作为旅游伴手礼,年销售额达2亿元。绿色小茶叶变成致富大产业、生态小茶园变成旅游大景区,30.5万亩茶园正结出多元增收的“金芽头”。
致富“金叶”助振兴
曾几何时,一座座山脉连绵,阻挡住老区群众脱贫增收的脚步。而今,一个个茶园为新时代农民铺就一条条致富路。
“茶园流转给企业后,我们又被聘来搞茶园维护、采茶,一块茶园赚双份钱。”4月20日,在八里畈镇长岗村大地茶叶公司基地里,贫困群众周德荣一边采摘鲜叶,一边跟记者算“经济账”。据她介绍,像她这样家住附近的采茶工有近百人,每天收入都在100元以上。
为放大茶产业带贫效果,新县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融入茶产业发展链条,实现茶产业健康发展与脱贫致富的有效衔接,特别注重引导茶企通过建设用工、鲜叶收购等方面与贫困户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在新县产茶大镇八里畈镇,新林茶叶与670户贫困户签订鲜叶收购合同,以高于市场鲜叶收购价的10%收购鲜叶,贫困户累计增加收入620万元。大地茶叶公司优先聘用贫困户管理茶园,解决了20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难问题,通过精准扶贫到户增收项目带动555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600元。草木人生态茶业公司投产一条全自动毛尖茶叶加工生产线,辐射带动500余户当地农民就近就业。
青山绿水出好茶。4月27日,一段视频刷爆网络,吃将军菜、喝毛尖茶、赏新县美景……新县人民政府县长夏明夫对网友发出真诚邀约。“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壮大茶产业,推进茶旅融合,让老区群众生活如同毛尖茶一样,芳香四溢、回味悠长。”对于茶产业的未来发展,夏明夫坚定而自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6-2 19:15 , Processed in 1.7373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