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疲惫的身躯还没得到休整,混沌的大脑还没来得及放空,匮乏的睡眠也还没得到补偿......一眨眼的功夫,日历上的数字竟已无声地滑到了9月,新学期已悄然而至。纵有万般不舍和不情愿,也不得不重启闹钟,开启新学期。 开学即忙碌,假期里好不容易增长的2斤脂肪,也随着紧张的第一周劳碌而自动消失,果然上班是最好的减肥方法。在十一假期到来之前,回头看看这一个月的忙碌,我又做了些什么呢?四周时间里,印象深刻的事情并不多,需要努力回想才能记起那么零星的一两件,看来工作仍是常规任务,上班的日常仍是日复一日的平淡无奇,毫无漪涟。 顺理成章的,新学期我跟班教到了二年级。相比于一年级,我竟然有了一种进入天堂的错觉。孩子还是那群孩子,学生还是那些学生,班级也还是那个班级,但课堂纪律却比一年级时好了百倍,我们之间的对话也终于不再是对牛弹琴了,对于我的号召和要求孩子们终于知道回应了。天呐!这种惊喜竟是那么的不真实。 按照学校惯例,第一周不讲新课,诵读经典。我的习惯是利用这个时间给孩子上好收心课。首先,我把新学期数学课本中编者的话和目录给学生介绍了一遍,当然在介绍的时候免不了要来一番说教和忽悠。目的不用说,自然是想让他们在明确新学期学习任务和内容的同时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其次,组织了一次考试,美其名曰开学大礼包——收心考试。除此之外,在第一周的教研会上我还接到了一项任务:上一节一年级的常规观摩课,并介绍自己的一年级教学经验。在感恩学校信任的同时自是要认真准备的。于是乎,周末两天又成了我的加班时间。好在只是常规展示课和个人经验分享,主打一个真实不作秀,因为真实,所以并没有什么压力,能轻松地做自己,甚好!从心里来说,我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务,愿意展示真实的自己。 时间很快来到了第二周的周三,要上展示观摩课了。一年级的课堂组织对我来说仍是莫大的挑战,仅仅一年的经验根本无法顺利应对这群无视我的“小捣蛋”。虽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师生互动方面是个败笔,功力不够,只能望洋兴叹。结束后,代校长给了一些中肯的课堂管理建议,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但不管怎样,任务完成了,心里也轻松了很多。同时,在那个周三,也收获了徒弟一枚。责任重大,希望我这个师傅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真的能给她带来一些收获。
第三周和第四周算是最最忙碌的了,这两周的主题就是“听课”,除了听校内优质课外,还要听组内老师的磨课,加上例行的经典诵读课,每一天都被安排的满满的。那一节节的优质课更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无论是教师的个人素养还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呈现,都无可挑剔。虽然所选课题都是被无数人演绎过的经典老课,但授课教师无一例外地都上出了新意。所以,今年的校内优质课对我来说,除了欣赏和佩服还有震撼。难以想象她们花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精力,单就这一点,已是我这个中年人难以企及的了。 九月就这样又要在按部就班中结束了。期待的十一小长假的到来,好在,她已近在眼前了!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心存期待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十月磨课反思
十月的主题依然是磨课,主旋律仍然是忙碌。陪同不同的老师磨课,全程跟进,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听课、评课、改课。充实而烧脑,怎一个忙字了得?先是区优质课比赛,全程跟进张慧爽老师磨课,从十月十日到十月二十三日,耗时将近半个月;再是学校青年教师汇报课,全程跟进刘婷婷老师磨课,从十月二十二日到十一月二十一日,历时整整一个月,间歇或还听邹晓贤和林晓苑的汇报课磨课。 全程跟下来,其实挺累的。首先是本身教学任务就很重,每天至少再听一节课,日程被安排地满满档档,有时甚至要调课听课,真是改作业的时间都没有,听完之后还要立即梳理改进,又要占用时间,有时遇到意见不统一或者想不出改进方法时就像陷入了僵局,耗时而无效。回顾整个过程,除了忙、累,其实也有一些其他感悟。 首先,年轻教师勤奋钻研,执行能力强、做事效率高、不拖拉的个性深深触动着我。她们能在一天内备好课,听十几节名家课堂实录。先不说精力如何,要耗尽多少脑细胞,单是时间方面都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家里有孩子,学校里还要正常教学,在这样的前提下还能抽出这么多时间来集中在备课这一件事情上真是让我不可思议。其次,她们肯学、好学、乐学的态度也让我很是佩服。每次试讲完都能及时汇总大家的意见,并立即改进,包括板书的设计,课题的更换,课件的制作等等。可想而知,他们牺牲了多少时间,熬了多少夜。让人不禁感慨:年轻真好,精力充沛,勤奋刻苦既是优点又是资本。 同时,关于上课,我总是在想,同一节课被无数人演绎过,再想有上出新意、别出新裁是多么困难的事啊!既然我们做不到创新,那就踏踏实实上出数学味也挺好。比如,刘婷婷要讲的《解决问题》一课,是我陪着一块设计的。既然是解决问题,就必然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因此,新课讲完之后的回顾梳理环节是一定要带领学生回头看解题步骤的。另外,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问题,分析什么?当然是信息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对信息的筛选,难点是数学模型的建立;求几个几的和是少,用乘法计算。把握住这两点,至少课堂不会跑偏,剩下的就看教师如何去演绎了。 随着教龄的增加和听课次数的增加,再也没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了,反而觉得课真难上。想上出一节精彩纷呈的课,简直难于登天。但作为教师,教学永远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学无上境,才是不断提升自我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