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33|回复: 0

结核病是全球头号传染病男性发病率占比超一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2 08: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九部门发布防治新规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要及时就诊

  《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

  2023年全球结核病新增确诊病例达850万例,

  相比2022年的750万例有显著增加。

  与结核病相关的死亡人数,

  则从2022年的132万降至2023年的125万。

  全球结核病患者总数达1080万人,

  其中男性患者占比55%,

  女性为33%,

  儿童和青少年为12%。

  专家分析患者的病情

  □记者吴文可

  ■核心提示: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日前,为全面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终结结核病流行、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包括防治现状、总体要求、防治措施、保障措施和科学开展评估等5部分。其中,在总体要求部分确定了防治总体目标和9项具体工作指标,提出到2025年,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小于50/10万;到2030年,结核病发病率小于43/10万。

  同时,《规划》还从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强化主动筛查、提高发现水平,规范治疗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发病与传播,强化政策帮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强化社会动员、广泛开展宣传等6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从“防、治、管”全流程对结核病防治工作提出要求。

  01结核病是全球头号传染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累及人体除指甲、毛发以外的全身各个脏器,其中以肺部最为常见,称为肺结核。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10月29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增结核病确诊病例创下自1995年世卫组织启动全球结核病监测以来的新高,结核病再度成为全球头号传染病。我国也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显示,近年来,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每年报告的肺结核患者数居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二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约为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的1/3。

  《规划》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发病率、死亡率均下降约30%,发现并治疗了约785万例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国仍有约10%的县(区)为高流行地区,防治工作不均衡,患者主动发现和规范治疗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不容懈怠。

  02加大筛查力度有助减少结核病传播

  《规划》提出,要强化主动筛查,提高发现水平。各地应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完善工作流程,对就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发病高风险人群开展胸部影像学和病原学等检查,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对发现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患者要按时限要求进行传染病报告、转诊和登记。同时,要加大筛查力度,对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艾滋病毒感染者、既往结核病患者、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

  “结核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但如果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是可以被治愈的。”河南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六病区主任医师梁瑞霞介绍,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若宿主的免疫力强,可以清除结核菌或处于结核感染潜伏状态,临床上并不发病。但若宿主某个时期因压力大、过度劳累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就会生长繁殖并引发结核病。“主动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使患者得到早期规律治疗,从而控制疾病的发展。”她表示,加大结核病筛查力度,还可以及时检测与结核病患者接触的密切人群是否感染,有助于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应怀疑是肺结核,要及时就诊。”梁瑞霞介绍,结核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和胸痛等。有的人还会出现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胸闷、食欲减退、全身疲乏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女性患者还有月经不调的表现。“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变,大多数患者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症状并不严重,容易误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因此,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03诊断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查是金标准

  “结核病的诊断,要以病原学检查为主,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诊断。其中,病原学、病理学结果才能作为确诊依据。”梁瑞霞说道。

  通常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呼吸系统症状及持续时间,是否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有无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有无应用免疫抑制剂,是否处于长期劳累状态等问题。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相关检查。

  梁瑞霞介绍,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CT、MRI及增强MRI等,有助于对病变部位、范围、性质、演变情况和治疗效果作出判断。结核病的确诊更多依靠实验室检查,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查、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测定、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是一种能够快速、简便诊断肺结核的方法,患者痰液含菌量超过一定数值即能检测出阳性。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查能为痰结核菌检查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是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培养周期较长,一般为2~8周。

  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测定可以判断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耐药。梁瑞霞介绍,按照耐药状况,结核病可分为耐药和非耐药(敏感)两种类型。若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被证实在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存在时仍能生长,即为耐药结核病,不仅可选择的治疗药物更少,治愈率也低。“耐药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因此,建议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后立即进行药敏测定。”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熔解曲线法、线性探针技术(LP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NGS)、基因芯片技术等。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12月5日公布了首个符合其预认证标准的结核病诊断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名为“超敏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Xpert MTB/RIF Ultra),可识别与利福平耐药性相关的结核分枝杆菌突变。

  04预防结核病传播须加强患者管理

  《规划》明确,各地要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发病与传播,包括为适龄儿童提供卡介苗接种服务,确保接种覆盖率,开展疫苗接种效果评估;因地制宜设立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对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艾滋病毒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高风险人群开展结核感染筛查,对潜伏感染者开展预防性治疗等干预,降低结核病发病风险。

  “预防胜于治疗,加强结核病患者管理是预防结核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梁瑞霞介绍,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排菌患者。这些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时将结核菌散播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我曾经接诊这样一名耐药肺结核患者,其在家治疗期间不注意隔离,导致一儿一女被感染,且是耐药结核病患者,也给家庭造成严重经济负担。”

  梁瑞霞建议,结核病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咳嗽、打喷嚏、大声谈笑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居家治疗期间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并戴口罩,保持居室通风,以免家人被感染。“此外,尽早发现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彻底治愈,是消灭传染源、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手段。”

  05治愈结核病关键在于全疗程规范治疗

  《规划》在规范治疗管理、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提出了“开展规范治疗、落实全程管理、强化耐药防治”的措施。梁瑞霞表示,坚持全疗程规范治疗,是结核病治愈和防治的关键。

  梁瑞霞告诉记者,她曾经接诊一名王姓敏感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症状消失,自行停药,2个月后结核病复发。“患者第二次就诊时,我们调整了方案,症状缓解后又自行停药。停药后咳嗽、咳痰症状再次反复,并出现咯血、呕吐等情况,甚至一度昏迷。送我院检查发现为结核性脑膜炎,且出现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药物耐受的情况,病情重、花费高、治疗效果差。”梁瑞霞表示,遵从“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原则,90%以上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结核分枝杆菌可分为A、B、C、D四种菌群:A群是生长快速的结核菌,B群和C群是生长缓慢和偶尔繁殖的半休眠菌,D群是常说的完全休眠菌。初期1~2个月的抗结核治疗就能将A群结核分枝杆菌杀灭,使患者症状有明显好转或消失,痰液中也找不到结核分枝杆菌。当然,患者此时体内仍存在B群和C群结核分枝杆菌,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才能根除,一般疗程6~9个月。“具体的疗程需要根据症状、体征、胸部影像、痰液检查等综合考虑。”

  梁瑞霞提醒,如果结核病患者没有全疗程规范治疗,可能导致复发结核病、耐药结核病、肺外结核病的发生。“这些病的治疗难度远远大于初次治疗。不仅可供选择的二线抗结核药物并不多,而且经济成本更高、治疗时间更长,导致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因此,坚持全疗程规范治疗是结核病治愈的关键。”她强调,抗结核治疗一定要遵从医生的指导,全疗程规范治疗,切忌随意停药。

  06应用抗结核药物须遵循五个原则

  抗结核药物主要分为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一线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等,这些药物疗效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二线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通常在一线药物失效或不能耐受时使用。“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重要武器,正确用药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梁瑞霞表示,使用抗结核药物,须遵循以下原则:

  早期治疗结核病的治疗应尽早开始,以利用药物的最佳杀菌效果。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杀菌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适量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说明书,确定适当的用药剂量。

  规律用药定时定量服用药物,确保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内。

  全程治疗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不应提前停药。

  另外,不同抗结核药物适合的服用时间不同,建议按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服用。

  梁瑞霞提醒,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并避免饮酒和吸烟。特殊人群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最重要的是,使用药物期间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要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即使治疗过程中发生了某些药物副反应,也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07提升健康素养筑牢结核病防线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还设置了健康素养这一工作指标,提出到2025年,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要≥85%。“提升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是终结结核病流行的重要一环。”梁瑞霞表示,结核病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宣传结核病的社会危害,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国家政策,提升全民防治意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对预防与控制结核病流行至关重要。

  梁瑞霞告诉记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她发现很多人对结核病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肺结核无法治愈在现代医学的支持下,通过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以及更加精准的诊断手段,可以有效治疗肺结核。敏感肺结核的疗程一般为6个月,耐药肺结核的疗程需根据病情确定,通常为6个月、9个月、12个月或18个月。此外,结核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误区二:接种过卡介苗就能终身免疫卡介苗主要用于婴儿和儿童,以预防严重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虽然接种后可以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通常维持5~10年。成年人仍有可能是结核病的易感群体。

  误区三:肺结核会遗传,所以不能生育肺结核患者在治愈后,完全可以正常生育,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误区四:肺结核治愈后也不能正常生活肺结核患者在治愈后,如果肺功能没有严重损伤,完全可以正常生活。

  误区五:错把肺结核当作感冒治疗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使得一些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容易误认为是感冒。

  误区六:咳嗽、咯血才是肺结核虽然咳嗽、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但没有这些症状并不代表就不会得肺结核。肺结核多数起病缓慢,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只有在体检时才可能被发现。因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预防肺结核很重要。

  “了解和纠正这些误区,有助于增强个人的防病意识,减少结核病的传播和危害。”梁瑞霞再次提醒,如果出现肺结核相关症状或怀疑有感染风险,应及时就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4-12-22 10:00 , Processed in 1.19291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