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河凤桥乡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重点,通过全民参与,示范带动、建章立制、常态治理等工作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五个常态化”: 一是保洁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之初,我们在每个村选择2-3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居民组作为示范点打造,通过群众大会宣传引导、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村规民约教育管理后,示范点的整治和提升有了一定的“亮点”。怎么让“亮点”一直“亮”就是我们在日常工作的重点。这些居民组的群众基础比较好,在群众、党员和保洁员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常态保洁达到“长治常新”的效果。 二是整治常态化。在集镇街区,我们划分了六个网格,科级干部为网格长,开展常态“走街”。在“走街”过程中,主要领导带着“网格长”,遵循“发现问题、建立台账、开展整治、督导反馈”这一过程。目前,集镇街道实现了“商户规范经营、车辆秩序有序、垃圾不落地、背街小巷有生机”的文明风尚。在各村部,要求村干部自己动手,搞好室内室外卫生,让办事的群众有“归家”的感觉。在主次干道上,推行“网格化”管护制度,每条路明确一名村干部为路长,监督保洁员做好主次干道的清扫、管护工作。 三是管理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不是政绩工程,必须让群众看到变化。我们建立健全保洁员考核制度,村里的保洁员交给村里管理,乡镇对保洁员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并根据工作业绩实行动态调整,形成了“干好干坏不一样”的竞争机制。同时,我们也切实关心保洁员的身心健康,为保洁员购买意外伤害险。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对他们进行慰问,有效激发了保洁人员的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四是提升常态化。我们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造林绿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四好农村路”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利用乡村道路、“四旁”空地、村庄周围等,因地制宜重点栽植紫薇、楸树、冬青等树木,形成“绿色长廊”50余处。利用空心院、拆违地、废弃坑塘等建设小游园18处、小果园24处,在提升乡村特色风貌的同时确保四季常青。同时,我们采取了“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模式,秉持“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路径,建设茶旅融合示范区、打磨天润田园综合体、建设丝瓜络种植基地,在观音山、立新等村打造连片田园风光示范区,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有机融合。 五是培育常态化。我们以“一家一户”为单元,以“一老一小”为重点,通过倡议书发起来、微信群转起来、小喇叭响起来、村规民约体现出来等形式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培养了群众的良好习惯,提高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人翁意识。我们还通过“五美庭院”“三星文明户”评选、“支部联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鼓励村民参与整治活动,巩固整治成效,共同为家园建设添砖加瓦。(陈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