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46|回复: 0

5·12国际护士节:成语新解见证“白衣天使”的多重角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2 09: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大厅,护士长王宏宇与同事抢救患者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崔红霞为产妇做产前处置

  一袭飘然白衣,是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尾帽,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虽然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但他们更是凡人,他们会有直面死亡时的感伤、被误解时的委屈、有对亲人的愧疚以及身体上的疲惫……然而,他们依旧恪守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不负患者生命重托。

  5·12国际护士节,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最美的白衣天使,听听只有护士才懂的成语新解。

  □记者梁露露实习生张馨月文记者王晓伟图

  夜不闭户的产科护士——崔红霞

  自2003年入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的那刻起,崔红霞便与新生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夜不闭“护”,只为做第一个托起新生命的人。

  作为护士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助产士,崔红霞与同事们一直守护在距离新生命最近的地方,从日出到日落,从黑夜到黎明,他们带着不变的使命,怀着常新的梦想,埋首助产,守护新生。

  换上手术服,戴上手术帽,崔红霞走进待产室,对已有阵痛的孕妇做产前处置。在产房中,她不光要接生、做侧切、正确评估胎儿状况,关键时刻还要给产妇加油鼓劲,并在产妇宫缩间歇及时帮助产妇调节呼吸,此外,还要做基础护理,喂产妇喝水、进食,为产妇擦汗,有时还要安慰陪产的家属。

  “待产、分娩、产后……助产士陪伴着每一位孕妈妈的生产,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一次又一次将新生宝贝送到妈妈的怀抱,虽然同样的场景已出现无数次,但新生命仍会带给我心底深处的碰撞和感动,这应该就是助产士对生命之初的全部倾注——守护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平安!”崔红霞说道。

  工作20年,崔红霞深深地体会到助产士的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是个需要“工匠精神”的细活。

  “我们的工作是肩负着两条生命的重担,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一次的分娩之后,看到孕产妇及家属的肯定和赞美,真的是幸福感满满。”崔红霞讲道,这份幸福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辛苦。

  职责的要求需要她不断提升自己,工作中也会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让她少了很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有时也会因患者家属的不理解、不配合,对前方道路感到迷茫……可每当产房中传来嘹亮的啼哭声,她总会如疾风般奔向分娩室,凭热爱赴山海,这就是她的本能。

  前呼后拥的急诊科护士——王宏宇

  上午8点30分,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大厅,一位中年男性手按胸口,表情痛苦,走进急诊科大厅,护士长王宏宇见状,立即上前询问患者:“您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我心口疼!”

  听闻,王宏宇立即警觉起来,让患者躺在平车上,推入抢救室做心电图,心电图刚一出现在屏幕上,她便察觉到异常:急性心梗!心电图机还未取下,患者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心跳停止、呼吸停止。

  “发生猝死!”王宏宇来不及叫医生,立即对患者进行除颤,并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大声呼叫同事参与抢救。

  “立即除颤、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复苏药物、高浓度吸氧、呼吸气囊辅助通气、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在王宏宇的带领下,护士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操作,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在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患者逐渐恢复意识。

  紧张的抢救过程近30分钟,看到患者有了生还的希望,王宏宇瞬间忘记了所有的疲惫。

  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惊心动魄的时刻,在王宏宇眼中已是工作常态,她参与的抢救数不胜数。紧急情况发生时,如何能在前“护”后拥中保持冷静和专业?王宏宇表示,这离不开日常的经验积累和应急演练。

  急诊科危重病人多,病人病情变化快,把握住抢救的最初几分钟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诊科护士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护理技术,身为护士长,还必须具备示范带动的能力,不但要提高自身素质,还要提高全科护士的整体素质。

  “急、忙、危、重、杂”是急诊科的特点,各种急救技能、熟练的医疗知识、快速的反应能力、超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必不可少,正是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王宏宇才能和同事们一起与死神赛跑。

  千呼万唤中的新生儿外科护士——张明明

  “护士,孩子哭了快来看看咋回事儿?”

  “护士快来,我家宝宝拉肚子了!”

  “顺风耳”“千里眼”“飞毛腿”……身怀这些绝技的不是“武林高手”,而是工作在家长们千“护”万唤中的新生儿外科护士,河南省儿童医院张明明就是其中一员。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张明明眼中,护士不仅仅是完成治疗和护理的操作,更需要用关怀去温暖和鼓励患儿,只有在护理的过程中注入感情,才能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护士!

  有人比喻儿童肛肠手术腹部的造口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大便无法从肛门排出,让造口宝宝的身体和家属的心灵都蒙受着痛苦的阴影。2020年,张明明到北京大学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考取了国际造口治疗师,成为河南省首个在儿童领域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

  造口治疗师是一个终日与患儿排泄物和渗出体液打交道的特殊护理岗位,因为张明明的坚守,让这片布满荆棘的玫瑰园散发出生命的蓬勃与朝气。从事造口护理数年如一日,她为无数造口宝宝抚平伤痛,为家属找回生活的希望。

  深夜,一位宝妈听闻孩子需要入住无陪护病房并立马开展手术,变得情绪激动、泪流不止。张明明看到后,将孩子轻轻抱在怀里,一边轻声安抚着宝宝,一边告知宝宝的病情,并告诉他们,同样为人父母,他们的感受自己能体会,护士们会照顾好宝宝,请家长放心。

  “护士比我们更会照顾孩子,你看刚才我们抱着宝宝的时候她一直在哭,可是护士一抱起来就不哭了。”这位宝妈也逐渐平静下来。

  在新生儿外科,常遇到因担心宝宝而情绪失控的家长,张明明用耐心、爱心、责任心和信心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也许这就是儿童医院里真正需要的“暖心护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20 02:19 , Processed in 1.8435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