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1|回复: 0

“保楼市”还是“保生育”?为鼓励生育,国家向住房“出手”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8 09: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结婚,更不愿多生孩子了。
首先,2022年3月8日,北京商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透露了一组数据:2021年底,我国90后约有1.7亿人,而登记结婚的不到1000万对,大多数已到了最佳适婚年龄的90后还是单身。无怪乎任泽平会说,生育不能指望90后,他们这代人现在连婚都不愿意结了,更何况多生孩子。基于此,熊思东建议将婚恋教育设为大学必修课;


其次,3月14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江苏省近7成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只生一孩。报告称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女性倾向于少生孩子;
再者,中青网调查报告也显示,约五分之一的未育青年对生育持有矛盾心态。受访者普遍的心态是:“我要生孩子也只生一个,我们想给他提供最好的保障”;


第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5连跌”。其中2021年出生人口创60年以来新低,全年出生人口只有1062万人,出生率更是降到7.5‰,且连续2年跌破1%。梁建章计算,如果以2016年出生人口1786万为基数,过去5年我国少生了1957万人。
事实上,不少专家都预测,2022年我国很可能就会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届时由人口所引发的经济动能不足、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如约而至。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但首次下降,而且降幅较大(-5.98%),这无疑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挑战。


不要觉得“人口负增长”是天方夜谭,基于2021年7.5‰的出生率,和2021年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高达13.5%来看,这很可能是这一两年即将要发生的事实。4月27日,第一财经统计报道,截止到目前全国有26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数据显示,26个省份中,有10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同时意味着,我国自商周朝起一直建立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将被取代。有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今年3月以来,就有消息指出,印度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中国了,中国的人口告别全球第一了。虽然这是印度医疗资讯网站公布的数据,不具有官方性质,即不被认可,但专家们普遍认为,印度总人口超过中国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印度的出生率仍然保持在2%以上。


实际上,自2016年起,国家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且一直在绞尽脑汁“催生”: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2021年5月31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二孩、三孩催生均宣告“无果”,尤其是三孩政策虽然推出时间很短,但效果已经证实不佳——机构调查报告显示,三孩政策推出后,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不增反降。以常州为例,从收回的结果来看,三孩生育政策推出,大部分居民并无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打算,仅有4.29%的居民对再育一个孩子意愿强烈。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人生育意愿低?从常州调查报告汇总的数据来看,身体条件、经济条件、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育观念都是居民顾虑的范围:
1、经济条件因素方面,居民主要对购房成本、教育成本、育儿成本均有较多考虑。其中购房成本是大头,超过80%的人表示,“高房价降低了自己的生育意愿”;
2、家庭因素方面,96.14%的居民考虑育儿时间精力,58.8%的居民考虑家庭关系,47.21%的居民考虑现有子女意愿,33.48%的居民考虑长辈意愿;
3、社会因素方面,59.66%的居民认为不婚晚婚的流行会影响三孩政策,56.65%的居民认为女性职场歧视会影响三孩政策;
4、生育观念方面,已经彻底从“多生孩子好”向“少生优生”转变。尤其是女性,普遍认为,生育不能只看重数量,而更应该关注质量——近7成的受访女性表示,最多只生一个孩子,会努力给还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如果把影响生育的4大因素进行排序,毫无疑问排在第一的是住房。事实上,任泽平也认为,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高是抑制生育行为的“三座大山”,而重中之重就是住房:2004~2020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55%,现在的生育主力,都被高房价、高房贷压得喘不过来气,根本没有精力、时间、财力多生孩子。
此外,两份数据显示,高房价、高昂的住房成本,严重抑制了生育:1、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显示,房价对生育孩子的概率有着显著的负影响,房价每上涨1000元,生育一孩的概率将降低1.8%~2.9%,生育二孩的概率将降低2.4%~8.8%;2、张启迪研究发现:在房价增长最快的地区,生育率下降最严重。25-29岁的育龄妇女中,房价每上涨10%,人口出生率便会下降1.5%。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了关键所在,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保楼市”,还是“保三孩”?前者关乎土地财政、上下游行业、城镇化进程,关乎绝大多数人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人的家庭资产;后者关乎生产力的提升、经济的长远发展、减轻老龄化的负担,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兴衰。
其实结论已经很明显了:保三孩。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人口的基数意味着潜在的经济增长动能,是长期不可回避的问题。人口是储蓄的来源,储蓄才能转化为投资,投资才可以驱动经济增长。相比之下,虽然房地产关联甚广,但这些终究都是短期路径依赖。所以,站在更高的位置来看,保三孩比保房地产更重要。


其次,当二孩、三孩政策催生“无果”后,为了鼓励生育,为了应对老龄化,更为了延缓“人口负增长”,我们看到国家终于向住房“出手”了,这是过去四十年,我们不曾看到过的景象。国家向住房“出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棚改没了,但与此同时保障房、旧改替补上场。城市更新新老模式的切换,不单单是形式的转变。这背后更是房地产支撑、居民住房保障、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棚改确实对房地产的发展,甚至是房价的上涨都有很强的支撑,但这终究不能长久。房地产大局要稳,要回归健康理性,旧改、保障房才是合理的长久发展之道。
尤其是保障房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城市新青年、新市民来说,能够很好地解决居住问题,同时不会背负沉重的房贷负担。这就为年轻人后续的恋爱、结婚、生子进行了铺垫。可以说,国家为了鼓励生育,煞费苦心了。
截止到目前,2022年全国已有20余个省份在民生和社会保障中部署房地产工作,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住建部也宣布,2022年全年要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


二、下猛药调控楼市,抑制房价上涨,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买房梦”。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房地产杠杆大幅降低、全国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局面已经扭转、居民部门对房地产的投资预期大大降低。
尤其是房价真的降了,这意味着居民的买房成本大幅降低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价格降到了9522元/平,同比2021年下降了10.3%。此外,2022年以来,全国有100多个城市银行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下调幅度在20-60个基点。以购买100万的房子计算,可以帮助买房人节省至少10万元的成本。这些节省下来的成本,对于提高生育自然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三、住房和生育政策挂钩,包括但不限于多生孩子公积金贷款额度高、多生孩子购房优惠多、多生孩子购房补贴多、多生孩子可以获得额外的购房资格。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3个月,全国有超过20个城市出台了住房和生育关联的政策:
比如全国第一个发放真金白银鼓励生育的城市甘肃临泽,新政明确规定,对生育二孩、三孩的户籍常住家庭,在县城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4万元的补助,在各中心集镇购买商品房时给予3万元的补助;
再比如江苏南通海安市发布的“生育”政策规定:海安市常住居民中子女未满18周岁(截止2022年2月28日)的二孩、三孩家庭,在市场价格基础上二孩家庭给予每平方米200元、三孩家庭400元的支持;


我们在去年底曾预测,2022年可能会有一二线城市出台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在限购区域额外获得一个购房名额的政策。没想到,真的被我们一语中的了:4月25日,二线城市无锡市卫健委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改善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家庭居住条件的通知》提出: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可以在限购区域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房子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应该是生活必需品,可现在硬生生被弄成了奢侈品。面对动辄两三百万的一套“天价房”,大多数人可能劳碌一生也凑不够一套房子的首付,而房子又和婚姻、生子、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强关联,所以不将房价降下来,生育率大概率不会有根本提升。
国家终于向住房“出手”了,未来生育率能否提高,还有待验证,但理论上来说,肯定是有效果的,毕竟房子占据了大多数家庭70%以上的薪资收入。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年轻人才有生育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谈提升生育率的事情。如果做不到这点,一味地指责年轻人“躺平”,其实是一件不负责任的行为。


(来源:今日头条 楼市新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1-12 03:48 , Processed in 1.2344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