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星妈会
你家娃,有没有这种情况?
吃饭时,总磨蹭,东张西望,不好好吃; 玩玩具,总是3分钟热度; 看书时,翻不了两页,就不耐烦了; 早教班、幼儿园老师反馈爱“走神”,干啥都坐不住......
这些其实都和“专注力”有关。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是比“智商”更容易让孩子成功的因素!
0~6岁,是保护和培养专注力的黄金期。不想喂饭时抓狂
不想辅导作业时崩溃
不想看到考试成绩时气到脑梗 现在就得重视:专注力。

家长的4句话,会毁掉宝宝的专注力
专注,是一种持续的认知活动。很多孩子不是没有专注力,而是被爸妈的错误行为给破坏了!快自查,你做对了吗:
× 频繁打断 会
孩子正在专心搭积木,家长一会让娃喝口水,一会给娃喂口西瓜。可能你会觉得:娃是在玩,又不是在学习,打断没关系。错!玩和学习调动的都是“专注力”。

专注力,不仅在于培养,更在于“保护”!
× 指手画脚 妈妈来帮你,应该这样......
觉得娃画画得不好,热心主动“手把手”教娃画......这种强行指导,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会造成专注力不稳定。
× 提供太多玩具 越多越益智~
玩具过多,会导致宝宝每个都玩不了几分钟,很难静下心来“解锁”更多玩法。一次只给宝宝一种或一类玩具,更能激发创造力和思维力。
× 把娃交给“电视保姆” 我家娃能专心看两小时,专注力可好了!
孩子看电视专注,不代表专注力好,而是动画片产生的被动“催眠”。
人的大脑中有两种波,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脑中负责催眠的α波越强,负责思考的β波越弱,会导致专注力下降。(成人刷手机同理)
小贴士: 2岁前最好别让宝宝看电视、看手机;2岁后,每天的“电子屏幕”时间也别超过1小时哦~

不同年龄,培养专注力的方法

0~1岁宝宝
这个阶段,需要保护天生的专注力。比如:
√和宝宝对视: 给宝宝喂奶、玩耍时和宝宝互相对视,给宝宝积极反馈,能够让宝宝在潜意识里形成“专注会得到正面回馈”的认知。
√ 追视训练: 利用道具在距离眼睛约20cm进行展示,当宝宝看到后,慢慢地将玩具向左或右移动,引导宝宝的视线跟踪。每次1-2分钟为宜。


1~3岁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拥有更优秀的精细动作能力,能尝试更多的游戏活动。家长要当好“陪伴者”的角色。
√ 挑豆子: 给宝宝一小盒豆子,慢慢捡或增加难度:从混在一起的豆子中进行分类摆放。不仅培养孩子不分神,还有助于练习手指的灵活度。

√ 滚球: 和宝宝对坐在地板上,拿一个软皮球,和宝宝相互滚动。玩滚球时,宝宝的眼睛会一直追随着球的运动,注意力持续时间自然延长了。
√ 走“地面”平衡木: 用一卷彩色胶带,粘在地板上做成平衡木的样子,让宝宝沿着彩带走过去。锻炼宝宝的平衡感、专注力。
保护专注力的“相处之道” 1)营造氛围:杂乱的环境,会让宝宝分心。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收玩具,学习物品归类的同时,培养做事的条理性。
2)家长“懒”一些:让孩子做主导,不要过于主动干预。在宝宝需要帮助时,再适当给予协助。
3)需要打断时,提前告知:比如“10分钟后该洗澡睡觉了”,给宝宝一个从专注中抽离的缓和时间,同时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3岁以上宝宝
3岁以上的孩子对于图形、数字,有了更多的认知,可以进一步培养专注力。
√ 绕豆画线
把豆子任意摆放在白纸上,让孩子用笔绕着豆子画线,不碰到豆子就行。这个游戏锻炼的是手腕控制和视觉专注能力,对孩子以后写字控笔很有帮助。 
√ 舒尔特方格 舒尔特方格 (Schulte Grid) 是专注力训练的经典游戏,每次玩的时候记录时间,数完25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也可以先从9宫、16宫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视觉广度和辨别力,将来看书能一目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