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星妈会


淡水鱼和深海鱼的营养元素,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深海鱼部分营养素含量比淡水鱼高一点,如DHA。但食用深海鱼不得不考虑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每周吃1~2次即可。(从生物链重金属富集来看,鱼的个头越大,生长期越长,体内所积累的污染元素可能越多。)
给宝宝选购鱼时,除了考虑本身的营养价值之外,最好挑选少刺的鱼肉(例:大黄鱼、三文鱼、鲳鱼、带鱼、沙丁鱼等)给宝宝烹制鱼类,最好选择清蒸,营养损失少,保持鱼肉原鲜,对宝宝味觉发育有利。
吃鱼要适量,一般每周1~2次,每次50~100克为佳。

所谓的“发物”是一种民间通俗说法,大多是对食用后容易加重过敏现象,或是引发过敏疾病类食物的统称(例如:海鲜鱼虾,生姜,大蒜,洋葱,辣椒,韭菜等)。
海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深海鱼类中含有较多DHA,有助于孩子大脑发育。但海鲜同时也属于高蛋白食物,不宜吃的过多。吃海鲜需注意:警惕过敏,以及确保品质。

有的“忌口”经验,其实是错误的,比如:
咳嗽了,不能吃糖? 正相反。研究表明,甜味剂并不会引发或加重咳嗽。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服用2-5ml蜂蜜,有助于减轻夜间咳嗽。
感冒发烧,不能吃鸡蛋? 当然不是。娃感冒之后,只要食欲没有受影响,可以正常饮食。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不过敏的娃,适当吃一些,更有助于身体恢复。
腹泻了,不能喝牛奶? 不能一刀切。如果宝宝还未添加辅食、又是配方奶喂养,生病了不喝奶,难道喝西北风吗?实在怕加重腹泻,可以暂时替换成无乳糖奶粉,但并不是不能喝奶。
生病了,要停辅食? 错了错了。保证基本的营养和能量摄入,身体才有力气好起来。
所以,只要孩子的胃口和进食情况良好,就不用刻意停辅食。孩子生病期间,科学的护理,充足的休息,有时胜过药物治疗。
需注意的是: 对于小宝宝来说,生病期间不能转奶和添加新的辅食。避免进食寒凉,高脂肪、辛辣,刺激性(油炸、膨化类)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