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息县人民医院 十月以来,息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收治数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该项技术的开展结束了此类疾病经确诊后转院的历史,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改善了病人的就医体验。 
急性肠套叠是常见小儿外科急腹症。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内。临床上出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如阵发性哭闹、呕吐、腹痛、腹部包块、血便等,一般1岁以内多见,占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为2-3:1。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 
目前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2、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3、病毒感染(与肠道内腺病毒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4、遗传因素 急性肠套叠的治疗方式主要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以往进行非手术治疗多采取 X 线下钡剂和空气灌肠。但是作为婴幼儿,要接受大量的 X 线辐射,家长多难以接受。 
目前普遍采取彩超引导下进行水压灌肠,不仅可以取得较为清晰的影像,而且可以进行动态追踪。在彩超下套叠的肠管横切面表现为“同心圆征”,而纵切面则为“套筒征”,随着注入大量的液体,局部压力增加,“同心圆”内的液性暗区逐渐扩大,而呈现高密度的套入部位逐渐向回盲部移动直至消失,灌注液顺利的进人小肠,在彩超下表现为“葡葡串”样的影像,也即成功复位。 
息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提高手术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用我真心细心耐心,换您放心安心舒心。 
怀一颗感恩之心,用我们真诚的爱,浇灌您灿烂的生命之花。 健康咨询: 0376—3010287 牛 洋:15225312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