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疾病,也是新生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颈部、躯干甚至全身皮肤及黏膜都泛黄,通常2-3日后慢慢消退。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这两种黄疸症状又有所不同。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水平超过12mg/d1,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不佳、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值不超过12.9mg/d1,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超过15mg/d1,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 / 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 mg/ dl)或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14天未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未消退,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黄疸对机体的危害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临床症状。黄疸最大的危害是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引起胆红素脑病,俗称核黄疸,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引起患儿死亡。当新生儿出现黄疸时,首先应鉴别是生理性或病理性,尽快找出其原因,对于重度黄疸者应及时积极治疗,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胆红素脑病一般发生在生后2~7天,最早可发生在生后1~2天,早产儿尤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的神经系统表现常在重度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出现,并随黄疸的持续加深而加重。胆红素脑病: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出现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反射差(第一期警告期),此时神经系统受累较轻,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当出现肌张力增高或角弓反张、脑性尖叫、发热、抽搐或昏迷(第二期痉挛期),此时神经系统受损严重,预后较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当血清胆红素>20mg/dl ~25mg/dl(340μmol/L~425μmol/L)时,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所以,新生儿黄疸并不是传说的“都黄不需要治疗”。因其对新生儿存在多方面的损害,这些损害随着孩子的成长才会慢慢暴露出来,而且,除了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其他的损害比较隐匿,比如:干不了较精细的工作、干不了需要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工作、易患多动症、精神异常等,往往得不到重视,而延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存在的时间越长,损害越大,用最短的时间降低胆红素才是正道。早诊断、早治疗,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健健康康。 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时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最常用、疗效好、见效快、简单而安全的方法,通过蓝光光源4-8小时的照射,将体内已有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通过尿液和大便排出体外,减轻黄疸。 
日间蓝光治疗适应症 由医生根据新生儿日龄、胆红素指数、一般情况、黄疸进展情况具体分析和评估,一般日间蓝光治疗适应对象: 1、日龄>3天,体重> 2500克; 2、经皮测胆红素10-15 mg / dl(黄疸波及腹部)。 3、精神反应好,吃奶好,无其他异常病情。 排除以下高危因素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ABO血型或Rh溶血病、败血症、G6PD缺乏症、肝功能损伤等。 2、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波及脐部以下、或有新生儿感染、反应低下、吃奶欠佳、体重不增、大便发白或光疗效果不佳等异常情况的患儿。(要求家长客观真实地向医生提供患儿病史和诊疗经过) 温馨提示 新生儿日间蓝光治疗需准备用物: 蓝光眼罩、2双手套、袜子、湿巾、纸尿裤、抽纸、奶瓶等 新生儿日间蓝光治疗时间:09:00-17:00 门诊二楼新生儿日间蓝光治疗预约电话:0376-8893539 住院部5楼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电话:0376-8893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