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高济美锐大药房 秋分时节 所谓秋分,一分为二,一是日夜时间均等;一是气候由热转凉。 凉风习习、碧空澄澈、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是秋分的标志性景色。秋分至,意味着秋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秋 分 养 生 QIUFEN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
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
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气愈重,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胃部保暖,防止寒凉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宜食
秋分的“燥”是凉燥,“燥令伤肺”,可适当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白萝卜、胡萝卜等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
进补有度,切勿过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进补应分清虚实,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

适量运动,轻松平缓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健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登山等。
调养情志,放松心情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
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秋分饮食小贴士 
适宜:小米、玉米、茼蒿、菠菜、南瓜、莲藕、板栗、土豆、萝卜、苹果、柚子、石榴
秋分之后,饮食以润燥益气为中心,健脾补肝清肺为要,清润甘酸之品不可少,但要注意调配好寒凉之性。
主食粗细粮搭配要比单独吃大米好,可配些健胃清虚热的小米;亦或放些大黄米,健脾胃,补中气,温肺止嗽;亦或吃些玉米,调中开胃,益肺宁心。

蔬果方面应顺应天时地利,吃些当季时令的茼蒿、菠菜、南瓜、莲藕、板栗、土豆、萝卜、蘑菇、香菇、小白菜、苹果、柚子、石榴等。
的

少吃:辣椒、葱、姜、胡椒、油炸、油腻
医学研究表明,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在气温变化无常的秋季,饮食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不吃过冷、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
为了减少秋燥症状,不宜多食辣椒、葱、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国庆长假期间家人团聚也要注意这一点,烹调以蒸、炖、烧、炒为宜。
部分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