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朱堂乡通过引进罗山县河缘来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入驻刘楼村扶贫车间,搞起了鸭蛋深加工,带动包含贫困户在内的周边群众3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公司生产的咸鸭蛋畅销周边省市,年产值1000余万元,小小咸鸭蛋变成了富农大产业。 日前,工作人员来到朱堂乡河缘来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只见清洗车间、盐蛋腌制区、包装区等区域分工明确,几条流水线都在有条不紊地生产中。来自刘楼村及邻村的10多名工人忙的热火朝天,挑选、清洗、腌制、打包、装盒…… 河缘来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教寿:我们公司从5月份投入生产,每月可生产60万至80万枚鸭蛋,年产1200万枚左右,目前市场供不应求,这都离不开县乡两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前不久,县委周书记还专门到我们这里来了解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产能,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今年以来,朱堂乡党委、政府围绕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从管理、生产、营销上对其开展引导和服务,成功注册"河缘来"商标,并顺利通过市场监管部门验收,为产品顺利进入全国各大型商超、网络销售提供了保证。 目前,刘楼村扶贫车间生产的蛋制品月销售额达100万元,产品畅销豫南、湖北、安徽、上海等地。"河缘来"品牌咸鸭蛋被纳入"罗山八珍"产品系列,实现了扶贫车间有效利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群众有效增收的统一。 朱堂乡刘楼村党支部书记 龚云龙:县委周书记来河缘来调研,非常关注农业产业发展,关心一村一品,下一步我们将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河缘来扩大规模,扩大厂房,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扶贫车间的成立,不仅让当地广大贫困群众受益,也惠及了一般群众,使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朱堂村脱贫户李冬梅:我是附近的村民,就近在这里上班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也出不去,在这里每个月达到3000以上,有了这笔经济的来源给我的家庭生活和孩子都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近年来,朱堂乡把握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契机,围绕"五大振兴"要求,瞄准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乡域特色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因地制宜,全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为贫困劳动力搭建起了就业桥梁,为激活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