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386|回复: 0

淮滨地名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7 08: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淮滨县位于中原腹地的淮河中上游两岸,历史悠久,地名文化丰富多彩,绚烂多姿,记录着淮滨地域文明的演进,彰显着淮滨人的文化个性。
古老的历史地名
根据《左传》《汉书》《水经注》及一些古代地志书记载,淮滨地域有不少历史地名,除期思、固城仍在延续使用外,大多数都已成历史。这些地名中蒋国颇为古老,蒋国又称蒋氏,是西周初年分封在淮滨期思的宗姓诸侯,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据司马贞《史记索隐》载蒋为周公旦第三子姬伯龄封地,以植物蒋命名。蒋在古时候又称菰或雕菰,所结菰米是六粟之一,后因菌种变异演变成为今天的茭白。在淮河上游两岸以植物命名的诸侯国不止蒋一家,如蔡国、蓼国等都是以植物命名。期思地名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年》(公元前617年),距今已有2638年历史。期思原为蒋国,楚灭蒋建期思邑。汉代期思为县,南北朝时期或为县、为州、为郡。唐朝初年废入固始县后称期思集,今为淮滨县期思镇。固城也是一个至今仍在使用的古老地名,根据《国语·楚语》的记载,春秋楚灵王就有“围固城、克息舟”的记载。楚灵王二年为公元前541年,距今已有2562年的历史。《左传》载楚惠王二年即公元前487年,白公胜“居吴城号白公”。吴城据《水经注》载就在今淮滨县固城乡吴岗村、赵湾村一带。白公就是白邑的县公,白邑是春秋时楚国在淮河北岸一带设立的县邑。白邑在秦朝降为白亭。根据地志和清《息县志》《光州志》载,明清息县设有白亭里,辖淮滨今天的新里集、杨集一带。杨集村北有白亭庙。今庙后面的村庄就是以位于白亭庙后而得名。东汉初年,期思侯臧宫在张庄集西建立臧宫城,明清时讹称为张果城,今天又讹称为猪拱城。南北朝时,梁武帝在张庄集设安宁县属长陵郡辖。安宁古城就是今天的张庄集即张庄村。据清《光州志》记载,明清时期淮滨还有一些乡里类地名,如薄溪里辖乌龙集,罗服里辖马集、芦集,白亭里辖新里、杨集,邓湾里辖邓湾集,回淳里辖台子头,仁和里辖栏杆集、马关集,白里辖淮南集(今谷堆集),黄岗里辖淮汝集(今谷堆孙岗子),庄里辖防胡店、张里店,安化里辖汝南镇 (今赵集镇)、廖李集(今麻里店),涧头里辖固城集,期思里辖期思集,普照里辖北庙集、王店子,明德里辖张庄集、任店子,新民里辖黄家楼、张家集(今天王店子黄楼村)。还有一些明清时的古集镇地名今天也已经消失,如王老人集、淮汝集、淮南集、临淮集、吴家集、胡家集、徐家集、任武集、洪河口集、新河集、凤仪集、黄坂镇集、关家寨集、张兴集等。有些小集镇虽然行政建制降低、规模缩小,但仍保留着原地名,如马关集、马埠口集、张门集、高林集、杨集、两河口集,也有的仍在发挥集市作用,如马埠口、马关、高林等。还有一些自然地名由于年代久远、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原地名或消失或变化。如淮汭原指汝水入淮口以上淮河最弯曲的河段,今仅在历史书中出现。又如汝水由于上源变化,名称消失,换成了洪河,汝口自然变成了洪河口。又如饮马港之名源自伍子胥过乌江的传说,其实饮马港本名鹰毛涧,正源在今固城一带,所以固城集有涧头港,设有涧头里。薄溪水变成了乌龙港,青陂东部变成了潼湖,西部变成了闾河。
地名中的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神物,淮滨地名文化中自然少不了对龙的崇拜。淮滨地名文化中以龙来描述河流的形态,把对河流的崇拜上升到龙的图腾,处处表达着淮滨人对淮河及其分支河流的无比敬畏。乌龙港原本是古老的淮河故道,蜿蜒曲折,河底泥土黝黑,所以淮滨人以乌龙称之,并在沿港建立了乌龙庙年年祭拜,又把乌龙港水视为龙之神泉,并建立龙泉庙,所以就有了马集龙泉村的地名。建立在乌龙港下游的集镇被呼之为乌龙集。洪河的练村至淮滨麻里段被称为黑龙潭。固城赵湾段的洪河弯道被称为龙项湾。出于对淮河的崇拜,淮滨在临河的一些地区建立很多祭龙的庙宇,如芦集乡的龙王庙村、张庄九里村的白龙庙、芦集新庄北的白龙庙、期思南李香铺北的青龙庙等等。又如邓湾淮河故道南的岗地被称为龙岗,赵集洪河岸边的土岭被视为土龙,依渡口成集取名为龙虎集,期思河有一沟伸入期思河内形成卧龙状则被称为龙窝。由此可见龙在淮滨人的心目中是具有地位的,而这里的龙实际上就是指水、指河。因此,龙的分量也是淮河在淮滨人心目中的分量。
对淮滨河道迁徙
及治理变化的记录
淮滨县位于淮河中上游结合部的两岸,以淮河及其支流地理实体命名的现象比较普遍。地名中滩、坡、堰坝很多,较著名的有芦集乡梁滩,新里镇云坡、张塘坡,栏杆街道的蔡坡、半坡、徐坡等村名以及顺河街道的王堰、任堰,王店乡的沙坝子、引堰头等村名。这些地名都比较古老,坡地都是淮河、洪河迁徙后留下的古老河坡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1-10 17:38 , Processed in 1.2074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