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光的岸边,聆听季节的轮回,细数几许感动,感悟诸多情怀,浅释一份流年。

2020年10月,光山县第五完全小学第二届英语名师工作室成立,我们称之为“名师工作室2.0时代”。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年已经结束,回顾工作室成立之初的前景规划,到成立之后的这一年,本着“潜心治教、务实高效、合作进取、创新发展”的理念,以“建平台、搭梯子、促成长、广辐射、共发展”为宗旨,工作室成员们以名师为引领,以专业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构建高效智慧课堂为研究方向,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通过“学”、“教”、“研”、“实”四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室的各项活动。



“学”字当先 强理论
1、学习分享,积淀理论素养
读书带给人智慧,教会人思考,读书使我们获得先进的、丰富的教育理念。工作室小伙伴们平时不仅阅读学校为工作室订的报刊杂志、专业书籍,还涉猎中外文学、诗歌散文等,拓展阅读的宽度与厚度。2021.1.6,在“开卷有益 共读一本书”的读书分享活动中,谢文华老师带领我们集中分享了汪志广老师著的《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汪志广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会成为一名好老师。2021.4.14,彭秀仿老师和大家分享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从小豆豆的成长故事中,我们懂得了教育就是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保护孩子奇特的好奇心,包容孩子成长中的过错,做孩子成长中的引路人。






2、充电学习,感悟名师智慧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名师的培养,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工作室多名成员外出充电学习,接受名师大咖的点拨与指引,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盈了理论素养,明晰了成长方向,更加坚定了成为名师的信念。2020年10月29日,工作室成员彭秀仿老师赴郑州参加“第十一届双核素养下的教与学,育人方法引领,名师指导观摩研讨会”,同天下午陈玲老师赴信阳师院参加“国培计划(2020)骨干教师提升培训项目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活动”。11月21日,谢文华,沈跃亮两位老师远赴重庆参加市级名师集中提升培训。2021.5.24,沈跃亮、谢文华、韩钰三位老师赴河师大参加为期一周的“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教师培训者”的培训。





3、交流汇报,共促教师成长
工作室成员每次外出培训后,都要及时作一场专题培训,除工作室成员参加外,还邀请我校最具成长力教师参加。同时,工作室还承担了多项接待任务,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发展。2020.12.16,成员彭秀仿老师就自己外出学习成果及心得感悟与工作室成员和最具成长力教师做了一场题为“高山景仰筑梦醒 脚踏实地勇前行”的专题汇报。2020年1月,在县一小、三小、十小来我校参观名师工作室及交流研讨活动中,陈亚兰老师作了题为“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的交流汇报。







“教”字当头 修内功
1、研磨课例,打造特色课堂
一节精彩课例从选题、备课、试讲、反思、修改、再试讲、再修改到定稿经历八道工序,才能完美的呈现一节精彩课例。工作室成员在不断的研磨课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然后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展现给全校师生。上学期,陈玲老师开展了一节《Dinner's ready Read and write 》阅读课的课例研讨,陈亚兰老师上了一节期末语法归纳的复习示范课。本学期,韩钰老师执教了一节《My school calendar B Let’s talk》对话课的课例研讨。






2、问题研究,汲取名师智慧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观看名家课例,阅读名师书籍,模仿名师教学思路,学习名师教学理念,汲取名师教学精髓,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创新的开始,是通往卓越的捷径。
在这一年里,成员们在课内外观摩名家课例共十余节。上学期,王爱娣老师带领大家集中观摩了一节部级“一师一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刘梦晨老师执教的《How can I get there C story time》优秀课例,大家在观摩中汲取名家课堂的精华,反思自己课堂的不足。



4、示范引领 强化榜样带动
上学期,在我校与县教师培训学校共同承办的光山县“国培计划2020年”送教下乡培训(小学英语)活动中,工作室成员彭秀仿老师给与会学员上了一节高质量的国培示范课,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称赞。沈跃亮老师作为点评专家,针对我校英语组的教学工作做了一场题为“凝心聚力 抱团成长”的专题报告,获得了与会领导及学员的认可。本学期,“河师大对口帮扶光山县名师工作室项目之英语名师工作室跟踪指导”活动中,韩钰老师给全县英语名师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上了一节观摩课,巧妙的设计,地道的口语,流畅的节奏,得到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在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中既实现了自我提升,又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和引领的作用,擦亮了我校名师工作室这张名片。





“研”精覃思 提素养
1、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
工作室每一位成员都要以研究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课堂,研究自己的教学,将理念变成行动,将思考变成研究,使研究成为常态,坚持行走在行为研究的内涵发展的道路上。上学期,沈跃亮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再次明确了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教材。2021.3.18,成员韩钰老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开展了题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的县级课题中期报告,阐述了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能极大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本学期,根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工作室申报了题为《基于绘本的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的县级课题,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 



2、学思结合,撰写教学反思
我校管校长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他曾不止一次对我们五小教师提出过这个观点:一所名校离不开名师,要建名校先要打造名师。名师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就是要善于反思,及时记录,将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作为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或教育思想。从本学期开始,我校领导就创新这一举措,鼓励我们教师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一月一评比,对优秀的作品在微信公众号“美文悦读”专栏发表,工作室成员的教学随笔多次获得校内一等奖。


3、积沙成塔,分享每日感悟
中原名师刘新选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名师的成长之路说通俗点就是:“想明白,说清楚,写下来”。我们工作室成员每天将自己的授课反思,班级管理故事,生活感悟、读书心得、名言警句等分享到工作室群里,用文字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


脚踏“实”地 行致远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在这一年里,每次活动结束,我们都及时编发公众号,收集资料整理活动档案,并及时推送分享,影响更多教师。在这一年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参与县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一项,多位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工作室承担的县“三课”大赛指导小组,指导的参赛教师均获得县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的佳绩。在这一年里,小伙伴们勤奋学习,克难奋进,抱团成长,在个人专业化成长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未来,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定会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不负韶华,行稳致远,用激情与奋斗迎接下一段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