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80|回复: 0

​荆楚名师倾心助,满架蔷薇分外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5 17: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2021年4月26日,平桥区第二小学杨磊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暨“余映潮工作室”第四次培训活动在平桥区第二小学五楼会议室举行。平桥区教体局刘局长亲自部署,分管业务的田局长仔细审核,市教研室冯伟主任、区教研室刘凯主任全程与会指导聆听。参与活动的有来自固始、淮滨的省名师骨干教师团队,来自鸡公山、市直、浉河区的领导教师,以及平桥区中小学各协作区的校长、教师。群英荟萃,集聚一堂,会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










  

培训活动以杨磊校长的汇报拉开帷幕,杨磊校长在汇报中介绍了余映潮老师的经历,在杨校长的介绍下,一位年过古稀却依然勤奋耕耘在三尺讲台的学者清晰展现在眼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之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杨磊校长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还介绍了小学语文“板块式 主问题”教学方法在我校的实践落实情况,并介绍了我校名师工作室“树人工作坊”的构建情况。




  第一节示范课由徐楠老师执教,讲授一年级下册《静夜思》。一年级的孩子们乖巧好学,在徐楠老师循循善诱的课堂中,大家的思绪回到了盛世大唐,感受着诗仙李白对家乡浓烈且略带惆怅的思念。徐老师的基本功扎实,从字词读音、结构写法,到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一首吟诵千古的《静夜思》仿佛如洁白的月光,照进孩子们的心灵,渲染着最单纯美好的思乡之情。


  

第二节示范课由马凌云老师执教,讲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不着一个伤感之字,通篇是浓烈鲜艳的斑斓色彩与真挚热忱的夸奖赞美,寓离别祝福于六月的西湖美景之中。马老师的课堂设计思路清晰,由点及面,收放自如,善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点引申开去,让学生自主探究,寓学于研,在她的讲授下,大家仿佛置身于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西湖美景之中,怀着最真挚的祝福,目送好友林子方远行。





  

上午的两节示范课后,余映潮老师做点评。他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处,并指出需要改进之处。比如,何为“主问题 板块式”教学?何为“一课多案”?如何读出不同的层次与感受,如何在读中走进诗词的情感世界。余老师还介绍了中小学语文朗读的资源库,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共享处。指出不足之处之余,余老师又进行了创新教学案例,余老师言辞恳切的指引,令在座的老师们醍醐灌顶,如沐春风。大家反思了自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纷纷提笔或拍照,记录下需要改进之处,争取在第一时间把最佳的教学创意分享给同仁和学生。




26日下午,谢佩恒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谢老师的寓言故事教学,寓教于乐,知识性与趣味性兼有,孩子们在知识大闯关中,一步步攻克词义障碍,语句障碍,在读与说中,领会了不能偷懒,只有勤奋劳作才能有收获的道理。课后,余老师做了细致点评,他指出了优点,并提出如果能融合进课文习题练习,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看了余老师的创新教学案例,我们都有新的启发与思索。



点评结束后,余老师一鼓作气,做了《“增加积累”法》的专题讲座。他指出,训练加上积累是课堂教育之魂,积累,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的精巧之法与必经途径,“量”大,老师的课堂才能有力量。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厚实的知识背景,高超的教学能力,恒久的敬业精神;一位最优秀的教师,则应极有事业心,极珍惜时间,极重视教学能力,极关注学问背景,极致力于积累与提炼。余老师分别从积累之用 、积累之趣、积累之法、积累之力四个方面讲述了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讲座最后,余老师提出了对广大年轻教师的期许与建议,即是在教学研究的入门处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用于积累资料、提炼资料,于一生的教学与研究都有极大好处。余老师在语文教学研究的积累与深掘精神,另广大老师们获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要开拓视野,广泛阅读,相互学习,在日积月累中切磋琢磨教学技艺,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学生,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27日上午第一节课,黄金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黄老师的课堂中,大家欣赏了千姿百态却又坚韧耐寒的梅,习得了描写梅花的精美词语,训练了提笔运字的能力。第二节课,吴莹莹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李白再次走进同学们的视野,只是,这一次不是欣赏李白的诗词,而是解读李白童年的故事,童年的李白也有犹豫茫然的时刻,但他从磨铁杵的老妇人身上看到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进而坚定了求学的信念,这是多么具有启发意义啊!







       示范课后,余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清明》,在初步了解了诗题和诗意后,余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赏析。赏析过后,对《清明》进行了改写。分别是改成五言诗、词、微型小说、微型剧。原来,一首简洁精炼的《清明》小诗,有如此大的天地。真是心中有课堂,诗中有乾坤。余老师的讲解,让三年级孩子扩展了视野,提高了能力,课堂结束之后,三年级的孩子们还沉浸在诗词改写的快乐中。

接着,余老师继续执教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在讲解完语言知识和句段意义后,余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创新教学案例,通过改编课文,变动课文层次,体会不同的结局构造包含着不同寓意。全课通过“聪慧”一词,进行展开,在关键词、中心句的引领下,进行主问题的教学设计,最后,余老师进行课堂总结。通过余老师的讲解,我们看到了一位聪慧灵敏的杨氏之子。





  27日下午,余映潮老师进行评课与微型讲座。余老师先评点黄老师的《墨梅》课堂教学,首先,余老师表扬黄老师课堂的优点,即课堂没有碎问碎答,思路清晰,是“主问题 板块式”教学的优秀示范,知识架构脉络分明,详略得当,学生配合严谨,既收获了语文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指出,古诗词教学导入可把时间缩短在六分钟内。在记笔记时,要关注重要的文学知识,在课堂最后出示的《白梅》可并入《墨梅》,变成咏梅诗二首共同欣赏。接着,点评吴老师的《铁杵成针》课堂教学,首先指出了吴老师课堂的优点,细节到位,收效好,注重层次和逻辑,思路清晰,并指出需要改进之处。从语言措辞到结构布局,余老师均一一讲解。如,书本上的单元导语很经典,可应运在课堂上,在表扬学生时,注意措辞。最后余老师进行了总结,两节课均知识教育丰富,教师语言质量好,少有碎问,简洁高效。但是在理解故事大意时,缺少每位学生反复的自读自讲,没有说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故事说清楚”,导致趣读无趣。可增加容量,强调“活动”,将二则文言文联合起来进行训练。
  点评结束之后,余映潮老师进行微型讲座《浅谈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他指出,课文研读与欣赏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第一教学能力。在欣赏古诗文时,可从整体概析、两层评析、三层阐释、四步评析、字词品味、知识解说、手法欣赏、意蕴揣摩、双篇比读、专项欣赏等方面进行。其次,注重语文课堂的朗读,加强语文教师的文言诗文朗读能力的自我训练,训练自己表达文章的情感,从语音、语气、语调都流露出对诗文的把握。此外,注重文言诗文的教学设计,可从节奏韵律,画面描述,诗文改写,词语运用,课中微写,反复诵读等方面落实,在设计中注重实、活、美、新、丰,并进行课堂实践训练。
  不知不觉,为时两天的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结束了。大家依然沉浸在余映潮老师精彩而实在的课堂中,扎实的功底,出彩的设计,中肯的建议,真挚的情感依然在脑海里呈现。这两天,我们收获了教学技能,收获了古诗文教学设计的新创意。培训活动虽已结束,但在余映潮老师和杨磊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研之路定会繁花盛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8 04:19 , Processed in 1.5805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