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位于淮河之滨(古称光州),被誉称豫南“小苏州”,曾是仅次于开封(汴梁城)的河南省内第二大城市,其历史悠久,名食众多,其中除盛产肥美鲜嫩的“秤杆黄鳝马蹄鳖”驰名海内外,并有著名的面食“三大宝”:“贡面、锅巴(馍)、高桩馍”。尤以“贡面”久负盛名。如今在全国各地走天下的潢川人时时记的那细细软软的潢川贡面。 据《光州志》载:唐代、潢川已生产挂面,当时"风销华夏,夺魁九州",被人们称为"光州魁面"。传说,到宋朝时,光州州官令工人将这种面去其头尾,取其中间,匀截成20公分左右的长度,用红绿纸卷成园筒形,每筒半斤,作为礼品进献给宫廷,宋仁宗食后,大赞:"美哉,光州贡面"!从此光州精制的筒装挂面,以"贡面"之称闻名于世。 潢川挂面有近千年的历史,生产精制的筒装贡面已有七百年左右,因此制作场坊遍及城乡,所产之面,畅销省内外。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贡面生产蓬勃发展,而且质量越来越好。现在的潢川贡面,条细如丝,中空如管,半斤一筒,色洁如银,包装美观,携带方便,宜于保藏,便于食用。下锅就熟,久不粘汤。清水下,爽利可口;兑汤下,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产品供不应求。 相传,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便布告天下,要在她登百日之时,举行盛大庆典。她想一出是一出,脑袋一热就给光州刺史下了一道旨:"往年光州进贡的挂面都是实心的,如今已改朝换代,三个月内要为朕作出空心挂面,以备百日盛典食用。"光州刺史一下子就懵圈了,皇上这不是要人命吗?挂面多细啊,还要空心的,真是要人命的节奏。想当年牡丹花没有按照武则天的意思开,就被贬到洛阳了,花不服从她都是这下场,何况是人呢? 光州刺史很无奈,只得召集光州城内所有的挂面师傅,限他们在两个月内做出空心挂面。当时光州做挂面做得最好的是马师傅,人称马老大。马老大接了这要命的指令,立马从选料、工艺、配料等各方面调整改进尝试,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也毫无进展。其徒弟彭仁义无意间从炸馓子的工艺中受到启发,成功的将挂面做成了空心的。空心贡面就是这样在女皇的威慑之下诞生了。 当宫廷御厨呈上此面,武则天见其汤清如水、根根可数、芳香四溢……故食之,则龙颜大悦,顿起身赞曰:“空心面,夺面食之魁也”!至此,空心面改称空心贡面成为历代贡品。 至于“贡面”之称,是宋代才有的,那时候光州空心挂面已经是圆筒包装,面都截成20公分左右,进贡给宫廷,宋仁宗吃了之后大赞:“美哉,光州贡面!”于是,光州的筒装挂面就以“贡面”之名流传下来。 民国时期,光州改为潢川县,“光州贡面”的叫法也慢慢被“潢川空心贡面”取代。据说袁世凯也很中意这个面,每天早上的早饭都是用潢川空心贡面做的,他称赞此面是“滋补养生面”。 潢川空心贡面已载入《中国名食录》,并于2013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第190号公告授予潢川空心贡面(光州贡面)“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楚韵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