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公办本科院校,信阳师范学院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河南省两所重点示范本科院校之一,在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信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75年,创立之初为开封师范学院(即如今的河南大学)信阳分院。因为筹建时间之短,缺少准备,特别是必备的校舍、必须的教学资源(教材、图书、仪器等)都有所欠缺。为了尽快实现信阳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借用信阳师范学校的校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开封师范学院信阳分院”的基本框架。
历经三年的办学时间,特别是特殊时期,学校的举办也逐步的走上了正轨。从一开始边劳动、边学习的教育教学状态,到1977年转变为专门学习的大学,在此期间建立起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课堂学习成为学生们的日常。 到了1978年底,为了实现信阳地区独有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封师范学院信阳分院”正式更名为“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也有了自己的独立校区,就在长安路上。 自教学楼、宿舍楼等基础设施建立起来后,信阳师范学院也拥有了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通过之前几年时间的发展,相关的师资、生源等都丰富起来,于年底经过国务院的审批,拥有了本科建制。 次年,成为国内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 20年后,也就是1998年,信阳师范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在2002年,受到国内众多高校更名大学的影响,信阳师范学院根据学校发展的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式提出筹建“信阳师范大学”,但是这条道路却并不坦途。 当时,河南省内以“大学”命名的高校仅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几所高校。虽然当时河南省已有百万考生,但是“大学”的数量却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考生的需求,已经深深落后于中东部大部分省份。 通过当时河南省“大学”的名字来看,当时的河南省主要发展的是以“河南”为首的“大学”,作为一个地方性的高校,想要发展以地级市名称命名的“大学”,在当时的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环境中是何其的困难。 在本世纪初,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还是相较于宽松的,在此期间众多的高校更名为“大学”,从此实现了蓬勃发展。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都要去争取“大学”的名头,“学院”不是挺好听的吗?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不就是“学院”?依旧是世界名校? 但这是在中国!因为国情的原因,“学院”和“大学”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在选择报考学校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大学”,而非“学院”。往往“大学”会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学院”显得比较端庄小巧,有些“小家子气儿”。 在我国“大学”与“学院”的设置也是是有所区别的,“大学”的设置条件也比“学院”要求的更高,“大学”的实力也比“学院”更强。在我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在前边的基本上都是“大学”,而“学院”一般排名比较靠后,这样的实力差距最终也造成了“大学”更受大家欢迎。 由于省内高等教育的环境,省会城市的“大学”数量还没能够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地级市的高校就需要先牺牲自己,为省会城市的“大学”的发展让让路。所以之后就出现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几所以“河南”为首为主的大学。 错过了发展时期后,信阳师范学院吸取之前的教训,并于2013年申请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希望自己在之后的更名道路上以“河南”为首,建设“大学”,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同批次申请更名的的新乡医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六、七所高校都未成功。 到了2017年,信阳师范学院继续召开更名为“信阳师范大学”的工作汇报会,此工作在当时开展的轰轰烈烈,作为河南人民都期待信阳师范学院能够真正的更名为“信阳师范大学”,为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但是如今已经过去三年的时间,“信阳师范大学”遥遥无期,让众多的信阳人、河南人甚至国人感到伤心。 作为河南省顶尖的示范了院校,“信阳师范大学”的更名为何不能得到有效的进展呢?在小编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是“师范类”院校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文盲率比较高,就加大了对师范类院校的扶持,在此期间,各种级别的师范学校、院校、大学等层出不穷,为国内各个级别的教育提供了诸多的人才。 直到现在,虽然我国还拥有巨大的教师缺口,但是所缺教师的岗位一般都位于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地区,由于当地生活环境、教育教学、工资待遇等诸多条件的不足,导致了一定数量的教师缺口。 但是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良好的就业环境,工资待遇也极佳,所以受到广大师范类毕业生的青睐,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教师岗位已经饱和。而该地区一般高等教育发展比较好,为当地培养了诸多的教师人才,但是因为有限的教师岗位,所以他们的就业率逐年降低,毕业生没有良好的就业岗位。 其次,就是师范类院校的办学定位。
作为师范类院校,其办学定位就是师范,为国家培养诸多的师范生,提供教师后备资源。而师范类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共计拥有181所师范类院校。而在河南省内拥有42所公办本科院校,其中师范类院校就占13所,占据了河南公办本科院校的1\3。 之前,师范类院校为了实现自己的长久发展,提高知名度,摆脱自己“女儿国”的称号,朝着综合性大学方向演进,或者缩减师范生招生比例,对我国师范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不过在2017年,教育部规定国内的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得更名!旨在聚焦我国教师培养,将教师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业,通过一定的方案改进教师培养的机制、模式或者相应的课程,进而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继而满足我国教育需求,使我国教师行业朝着可持续方向不断演进。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师范类院校的“真性情”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对师范类的要求,从而使得“师范类”院校更名“大学”越来越艰难。作为以师范教育为主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深受此次规定的限制,也使得“信阳师范大学”的更名更加艰难。 再者,就是河南省的发展定位。
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大地,以种植农业为生。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供给,一直以农业为主的发展定位制约了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河南省将众多的资金、资源投入到了脱贫攻坚上去。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制约了信阳师范学院等一大批高等院校的发展。 这是“信阳师范学院”的艰难更名史,也是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悲惨史。目前在河南省拥有数所大学,已经达到了“大学”设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没能够成功更名“大学”。如新乡医学院、中原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都拥有冲击“大学”的实力。 而今,已到“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随着河南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时期将会花费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之中。从郑州大圩、河南大学等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河南给予的资金投入就能看出来河南省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 虽然现在河南省的本科高校数量、招生人数与河南省第五的GDP发展水平与每年百万考生的现状有所不符,高等教育与东部沿海甚至临边的陕西、湖北等省份有着较大的差距。 无论是“信阳师范学院”,还是“新乡医学院”,甚至其他的“中原工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它们的更名史虽然相对艰难,是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悲惨史。但是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期间,小编相信河南省会加大高等教育发展投入,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从而使省内诸多院校更名为“大学”,继而为河南省提供大量人才,实现河南省经济蓬勃发展! 你们觉得呢? 来源:高校很有料
|